本文作者:访客

官宣:以后印钱不会那么猛了

访客 2024-06-21 09:12:55 45958 抢沙发

周三,陆家嘴金融论坛,潘行长讲话,表面上似乎只跟货币政策调整有关,而实际上是配合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调整!

官宣:以后印钱不会那么猛了

通篇就一个意思:货币政策将一改过去的粗放式印钞,转变为看利率(DR007)来开关水龙头。

毫不客气的说,新货币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

接下来我会以潘行长讲话为底本,详细地说一说一堆复杂经济学名词背后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整个讲话说的是一个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说白了就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结束了,精细化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开始了。

拿种地举例。

以前是一边开垦新的耕地,一边管理已经种下的庄稼。现在是耕地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没啥可挖掘的了。

而对应到央行的实际工作,以前我们更在乎上个月社融,银行放了多少贷款,M2又新增了多少,然后拿着社融、M2增速情况跟GDP增速去比较,只要GDP增速还不错,说明新放出的贷款、新印的货币能带来收益,开垦荒地的总体发展目标还可以,就继续干。

然而,这个过程因为粗放,M2增速或者说社融增速与GDP增速的差值很大,导致整个发展过程中一些效率低的垦荒者也活的很滋润——毕竟钱很容易拿到(特别是国企),而物价水平等随着钱太多太少而此起彼伏,整个经济像个心率不齐的疯子。

如今,问题显现。

技术进步的制约,再加上效率很低的企业没有靠有效的市场竞争及时清理出去,导致单位货币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低,只见产量,不见效益——名义GDP竟然还小于实际GDP。

伴随而来的是,那些早年靠借钱吃规模的企业,债务病,发了——金融风险上升了。

怎么办?

只能管理好手中已有的耕地,让单位土地的农作物产值更高。

而对于央行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怎么让现存的300万亿存量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

方法就是让企业在存量货币中去竞争:谁能创造更高的收益,谁就能得到货币继续发展,而不能创造效益的企业,破产重组慢慢被市场竞争清洗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高层近两年三番五次地提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的重要原因。

方向有了,具体到央行该怎么干?

用潘行长讲话中提到的几个货币政策工具,串联起来就是:

大方向上,货币调控的中间变量将从“ 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 逐步转向“ 以价格型调控为主”,并在非常多的政策利率中选出“太子”,建立市场共识:MLF失宠,DR007夺冠;

具体操作上,传统价格型调控模式+逐步建立央行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的方式;

操作上微调,有结构性货币工具和“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

这一部分看起来非常复杂,名词也多,但借助于一张图就能讲明白。

请看下图:

未来所有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建立一套“灵敏的、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图——锚就是国债的收益率!

如此一来,央行就能通过对DROO7(图表1的位置)施加影响(加息或者降息),然后在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下给其他期限的利率定价,从而形成一个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从而指导和影响经济——传统价格型调控模式。

而未来如果DR007到0了,传统模式失效了,那么央行就会通过买卖国债来搞——干预图标2的位置。

其内核就是把资产价格推高。

你可以把利率曲线看成是做生意需要付出的成本(对于投资者就是收益,对于借钱者就是成本)。

当经济不好,做生意的成本太高,都怕赔钱,央行出手买你的生意,央行都买了,那你做生意的成本就会低,潜在的利润率也就上升了。利润空间扩大,风险小了,也就有更多人敢投资了。

逻辑有了,剩下的无非是央行尝试,我是只扶持干10年期的生意,还是3年、5年甚至30年都扶持,甚至是全部扶持。

这取决于经济状况,也直接决定QE的程度。

美国是扶持10年期的,日本是5年、10年期的都扶持过。

我们未来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它取决于经济状况!!

而整个过程我们会看到央行在印钱,商业银行印钱的变化不大,货币总量相比于之前会慢很多。

那么,它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呢?

笔者认为,短期会非常惨烈,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将在存量货币中厮杀,但长期利好。

从2022年末开始,央行就在不断弱化社融的地位(新货币创造的核心),最近也忙不停地解释M2、M1增速下滑的原因。

实际上是因为整个经济不好赚钱,越来越缺乏优质贷款人才造成的新货币增长放缓,而高层顺势转型罢了。

看吧,新货币增量减少,那些深陷债务泥潭的企业和个人只会因为周转,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而长远来看,随着存量货币厮杀的过程清理了低效的企业(清理的对象很重要,只要遵循效率第一),会让未来的整个经济更有“空间”。

加之货币政策转向价格型,以前的“大水漫灌”将变得更精准,通胀也将更稳定。

特别是收益率曲线“完成”的那一刻。

有了它,央行就能及时地根据曲线的变动采取对应的货币政策,而不再想以前一样,“估摸”着,一盆子水泼出去。

比如眼前,原本健康的收益率曲线是时间越长利息越高的,可是,10年期以后的收益率却变得很平坦,相当于政府借了10年以上的钱,利息逐次增加的却很少——说明大家对未来不看好,此刻更愿意把钱长期借出去吃利息。

理论上,央行能很快捕捉到,也该降息给经济降降成本。经济好转,干其他投资,收益也能上去,那么部分资金就会卖出国债,让收益率自然涨上去,曲线恢复正常。

然而,这个问题持续了一年多,炒作的资金实在太多,此刻一旦降息效果没出来,反而会火上浇油,让债市的泡沫越吹越大,弄不好“硅谷银行”事件在国内上演。

所以,央行只能三番五次的口头警告,甚至生气说要下场卖国债。

没办法,此刻对央行来说,金融稳定更重要。

这也是6月呼声很高会降息却不敢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是汇率)。

总之,未来是一个存量货币博弈的时代,钱的总量增速会快速的慢下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595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