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减肥“神药”拒绝中国人?

访客 2024-07-06 12:31:48 47590 抢沙发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减肥“神药”拒绝中国人?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司美格鲁肽真是 " 药红 " 是非多。

7 月 3 日,司美格鲁肽被曝会增加患 " 致盲眼病 " 的风险——根据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麻省眼耳医院的一项研究,用药者患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的风险增加 3 倍到 6 倍。此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和参议员还在向药企喊话,要求 " 必须大幅降低 Ozempic 和 Wegovy 的价格 "。

一系列打击甚至令诺和诺德的股价一度下跌 2.87%,所幸,还不足以浇灭中国人对减肥 " 神药 " 的期待。只是,司美格鲁肽进入中国的过程还是难免坎坷。

6 月 25 日诺和诺德刚宣布 " 减重版 " 产品在中国获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开卖了,6 月 27 日就又传出 " 在中国限售 " 的消息,一下在舆论中炸开了锅。

对此,诺和诺德告诉虎嗅,他们将 "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上市后以周密计划的方式供应诺和盈(虎嗅注:司美格鲁肽 " 减重版 ",Wegovy)",从而确保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即确保已经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治疗。

据诺和诺德介绍,诺和盈已经在全球超 10 个国家上市,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他们" 正在努力增加 GLP-1 类药物的产品供应 ",并将以 " 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配现有产品供应 ",遵循的也将是 " 一致标准 "。

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大众的情绪,不过,仍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个回应太过官方,并直指目前 " 降糖版 " 的司美格鲁肽(诺和泰)已经在部分医院出现了断供的情况。

从部分医疗机构反馈和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看,诺和泰尚未出现大规模断货的情况。诺和诺德告诉虎嗅:"   2023 到 2024 年,我们持续增加诺和泰在中国市场的供应,以更好地帮助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活性分子,有多重作用机制,产品形式也比较多样。目前诺和诺德有三款活性分子为司美格鲁肽的产品,除了此次获批的诺和盈(Wegovy,目前在国内暂未上市销售),还有 " 降糖版 " 的诺和泰(Ozempic),以及口服成人 2 型糖尿病用药诺和忻(于今年 1 月获批,还没有上市销售)。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其减重用途。自从 2021 年 " 减重版 " 在美国获批,司美格鲁肽就点燃了整个投资界的热情,诺和诺德、礼来等 GLP-1 类药物研发企业,都走上了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

诺和诺德市值逐步逼近 6500 亿美元,礼来的市值更是达到 8690 亿美元的高度,正在赶超台积电。二者把制药界原本的 " 领头羊 " 强生(市值 3500 多亿美元),远远甩在了身后。

司美格鲁肽更是跑在最前面的。在 GLP-1 类降糖药中,该药占到了 55% 以上市场,在减重领域也占到了 85% 的市场份额。业界预计,今年其销售收入就将突破 280 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将晋升为新 " 药王 "。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司美格鲁肽 " 减重版 " 在中国上市,无疑是在这个红火前景上,又添了一把柴。

诺和诺德也向虎嗅表示:" 自诺和盈获批之日起,我们已经按照计划正式启动了药品供应的相关流程,会尽快将这一重磅产品带入中国市场。"

要知道,中国有庞大的糖尿病、肥胖群体和旺盛的治疗需求,是药企新的掘金富矿。

2020 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有 16.4% 肥胖,加上超重者,总比例超过 50%。到 2030 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或将超 65%,归因于相关问题的治疗费就将达到 4180 亿元。另据 Frost&Sullivan 预测,届时,我国 GLP-1 类药物市场规模也将达到 515 亿元。

这种情况下,诺和诺德真的会限制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吗?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来自:视觉中国

又是 " 饥饿营销 "?

" 司美格鲁肽销量的’天花板’,就是它的产能。" 有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虎嗅调侃说。

事实上,因为试验数据太好、海外名人又频繁 " 带货 ",司美格鲁肽的需求量增长太快,超出了药企的预期。

这导致欧美等地常曝出司美格鲁肽等 GLP-1 类药品断货的消息。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都曾被 FDA 列为短缺药物。

在中国,过去两年里,也并不是每个人每次去医院都能开出司美格鲁肽的。一方面因为当时中国批准上市的是 " 降糖版 " 的司美格鲁肽,所以,原则上只有糖尿病患者可以拿到该药处方;另一方面,司美格鲁肽真的供不应求。在某电商平台上,官方店的司美格鲁肽也有在部分地区 " 缺货 " 的情况。

诺和诺德和礼来,都在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扩大产能。据诺和诺德介绍,为了扩大产能,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从 2023 年到 2024 年,诺和诺德将累计投资超过 230 亿美元,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

同期,礼来的相关投入也有至少 90 亿美元了。

但是产能问题的解决看起来还有待时日,诺和诺德新增产能会在 2026 至 2029 年陆续投入使用;礼来的首席财务官 Anat Ashkenazi 更是公开表示,替尔泊肽到 2025 年还是会供不应求。

这使事件性质发生了变化。" 所谓限售的说法似乎并不准确。" 资深管理顾问贺滨告诉虎嗅,因为限售一般是指供应充足但对特定地区限制限售,但司美格鲁肽目前情况是供应不足,严格的表述,可能应该说是产能不足导致企业不得不做出销售规划

即便在中国销售量较少也称不上是限售,而只能是药品分发上的倾向问题。

" 就像是我在家里举办一个宴会,邀请谁来参加,是与我产权相关的自主权。" 贺滨向虎嗅表示。

随着中国这个大市场入局,GLP-1 类药物的供需关系会更加紧张吗?

与海外 GLP-1 类药物的拥趸们担心的情况相反,该药刚进入中国之初,销量很可能并不会很高。正因为此,中国区市场是否能拿到更高的分发权重也是存疑的。

从历史经验看,先进疗法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供应不充分的情况很多。比如:新冠特效药辉瑞的 P 药(Paxlovid)就曾经 " 一药难求 "。更早些时候,默沙东的 HPV 九价疫苗(商品名:佳达修 9),也让都使丽人们抢到焦虑。这些情况也曾被指是 " 饥饿营销 "。

业界认为,在其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给出了不同分发权重。尽管中国人口众多,患病人数和用药市场都很庞大,但是够购买力有限。有些产品,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价格已经降到地板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价格高昂,难以接受。

比如司美格鲁肽 " 降糖版 " 产品诺和泰,在中国医保降价后,其 1.5ml 和 3ml 产品的单支价格分别是 478.5 元、814 元,即便是在电商平台,也可以花七八百元买到一支,单月用药费用约 800 元,远低于该药在美国的费用(均价 948 美元 / 月,约合人民币 6895 元)。

然而,这个价格在糖尿病用药领域还是很高。因为集采、医保降价后,中国常见糖尿病用药的价格基本都非常低了,比如:" 销冠 " 二甲双胍,单片售价甚至可以低至 3 分钱。即便是用于减肥,也有年轻人认为其价格偏高,转而选择利拉鲁肽等价格更低的 GLP-1 类药物。

从数据上看,诺和泰(司美格鲁肽的 " 降糖版 ")2021 年进入中国,3 年以来其年销售额分别是 3.03 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 3.19 亿元)、21.96 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 23.11 亿元)和 48.21 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 50.73 亿元),在全球销售额中占比分别是 0.9%、3.7% 和 5.0%。

价格又低,市场规模又小,中国市场很难获得进口药的偏爱。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的 GLP-1 类药物赛道尤其如此。

数据来自:诺和诺德 2023 年财报 / 虎嗅制图。

未必是中国人的最佳选择

当然,药品上市初期的 " 短缺 " 问题,一般在药品生命周期进入中后期,市场需求充分释放、价格持续降低之后,会最终得到解决。比如:佳达修 9,2022 年在华销售额增长 22%,默沙东财报中也着重提到这一点,2023 年该产品在中国的批签发量同比又增长了 133%,不再 " 一苗难求 " 了。

GLP-1 类药物在中国也有诱人的市场前景。米内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到 2023 年 GLP-1 类药物在中国降糖药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首位,占比超过了 25%。在总的年销售额上,也只略逊色于传统降糖 " 神药 " 二甲双胍。

另据中信证券测算,到 2030 年,中国 GLP-1 类药物仅减重市场就有 383 亿元的规模。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市场对于任何 GLP-1 类药品供应商,都是不能放弃的战场。

只不过,在产品迭代和仿制药(其在中国的专利将在 2026 年过保护期;在美国的专利也将在 2037 年到期)来袭的双重压力下,巨头们当下不得不更加重视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 " 刚需 " 的糖尿病患者群体。

从诺和诺德的业绩报告看,即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司美格鲁肽 " 减重版 " 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也不到四分之一。从治疗的角度说,无论是降糖还是减重,连续用药非常重要。

而在这个体系中,中国狂热的减肥者俨然成了最令人担忧的部分。尽管 " 限售 " 风波,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冒犯,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都在中国有非理性抢购、滥用的问题。

去年年底,就曾有医生通过报道怒斥减肥者抢糖尿病患者用药。

按照诺和盈说明书的要求,初始体重指数 BMI ≥ 30kg/m ²(肥胖)或者≥ 27kg/m ² 至<30kg/m ²(超重)之间,且存在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才能用药减肥。

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因为缺乏专业指导,有患者一次打进 2.4mg 药物,是推荐初次用量的 8 倍,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医院。这位女士的 BMI 还不到 22,在同事眼中是 " 身材姣好 " 的美女。她的行为,让救治的医生都感到 " 恨铁不成钢 "。

针对 " 滥用 " 问题,诺和诺德在其官方网站等多个渠道强调,诺和泰和未上市的诺和盈均为处方药,是用于治疗两种疾病的两种药,不可互相替代。" 请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降糖版 " 进入医保以后,为了防止滥用,医保局早就出手了。几个月前发布的 2024 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国家医保局就把司美格鲁肽相关的超量开药、超范围用药、倒卖等行为列为查处重点了。在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趋严的情况下," 减重版 " 处方开具预计也将更加严格。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诺和盈这个风靡全球的减肥 " 神药 ",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国人健康减重,也是业界近来讨论较多的问题。

多位内分泌专家曾公开指出,中国肥胖人群,不宜短期内减重太多,一般以 3 到 6 个月减掉 5% 到 10% 的体重为宜。因为体重减轻,也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代谢环境,需要给机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样的标准或许也并不需要减重药的助力。

不过,鉴于现有减肥药仍存在肌肉流失、停药后反弹等问题,用药还是需要谨慎。而且世上也根本没有一劳永逸的减肥捷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体重、保持好身材的终极解决方案。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759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