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分红实现率最低25%,连平安也扛不住,分红险要“暴雷”了?

访客 2024-07-18 18:09:43 83302 抢沙发

自去年寿险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 3% 后,分红险成为了新的市场焦点,今年的分红水平也成了许多人关心的事情。

分红实现率最低25%,连平安也扛不住,分红险要“暴雷”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6 月 3 日,有 27 家人身险公司公布了共 793 款产品的 2023 年分红实现率。

其中有 391 款分红实现率低于 100%,占比约 50%,不少保司的数据相比 2022 年都要低了许多。

今天就结合新的分红实现率数据,来跟大家聊聊,为啥分红实现率会有那么大浮动,分红险还值不值得买,主要内容如下:

分红实现率普跌,到底是为啥?

现在的分红险,还有优势吗?

未来的分红险,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分红实现率普跌,到底是为啥?

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分红实现率下跌”已经是一个行业现象,单独讨论某家公司没有太大意义。

咱们就拿两家公司的数据来打个样:

第一家是今年率先公布分红实现率的光大永明人寿,39 款分红险产品,只有 6 款产品实现率超 100%,有 3 款产品实现率仅 19%,颇受关注。

第二家是行业龙头平安人寿,123 款分红险产品,分红实现率全部低于 100%,大部分在 50% 及以下,最低只有 25%。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投资收益下降

保险业投资收益下降,这两年其实已经被讨论了很多次,以平均财务投资收益率为例:

可以看到,2023 年的平均财务收益率相比 2022 年要低了不少,4 个季度加起来的平均值还不到 3%。

财务投资收益代表保险公司的整体收益,分红业务的投资收益属于其中一部分。整体的表现不好,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分红业务的投资情况不乐观。

所以一些保险公司自然难以给到足够的分红收益。

本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都有平滑机制——每款分红险有独立的“特别储备账户“,收益好时保险公司留一部分分红到账户中,在收益不好的时候拿出来补充分红。

但过往有些保险公司部分产品的分红实现率给得比较高,这样分红储备可能比较少,难以发挥作用

比如光大永明人寿的“光明财富 5 号保险理财计划”,2022 年分红实现率高达 198%,2023 年就只有 60% 了。

不过投资收益只是一方面,相比这一点,监管的要求才是普跌的重点。

2、监管限制分红水平

今年 3 月份,财联社发布一则电报,提到监管将「万能险结算利率上限」分别下调至 3.3% 和 3.1%,分红险的分红水平也要参照万能险执行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的分红必须得在这个限制之内,那很多产品分红实现率下跌就很正常了。

咱们先来理清一个逻辑:

保险公司分红产品的预期收益演示,计算公式是「(4.5%-2.5%)* 70%=1.4%」

其中 2.5% 为当下主流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70% 为可分配盈余的 70%,实际分配时可以是 70% 及以上。

这表示如果分红部分的收益率能达到 1.4%,那分红实现率就能达到 100%。

但监管限制分红水平后,就不一样了。

比如像平安这样的超大型险企,在业内专业人士看来,算上分红的实际收益率会被限制在 3% 左右。那一款预定利率 2.5% 的产品,分红空间就只有 0.5% 了。

这 0.5% 与前述 1.4% 相比,比例是 35.7%,也就对应着它的分红实现率。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今年平安大部分产品的分红实现率低于 50% 且刚好是 35.7% 了。

从这个逻辑也能看出,在分红水平限高的情况下,产品的预定利率越高,实际分红实现率就会被压得越低

比如光大永明人寿的“金保安盈年金保险(分红型)”,是预定利率 3% 的产品,今年的分红实现率为 19%。

按照限高规定,中小型公司分红水平不得超过 3.3%,如果以 3.2% 的分红水平计算,上述公式得出的对应分红实现率,也是 19%,基本一致。

所以别说平安和光大永明,在限高规则下,整个行业普跌,也都不奇怪。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下的分红险就不值得买了呢?并非如此,分红险依然有着一定的优势,接下来就跟大家详细聊聊。

当下的分红险,还有优势吗?

要说分红险有没有优势,得从两方面看。

1、相对于其他无风险资产,分红险有优势吗?

目前的无风险资产有三类,分别是银行存款、国债以及储蓄险,分红险就属于储蓄险的一种

其中 10 年期国债利率一般被看作无风险利率的锚定点,最新一期的票面利率为 2.27%。

超长期限如 20 年期、30 年期国债的利率,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受市场影响,可以当作未来二三十年市场利率的一个参考。

从今年已发布的超长期国债来看,20 年期票面利率 2.49%,30 年期票面利率 2.57%。

这个利率放在两三年前,入不了多少人的眼,如今却成了抢手货,比如 5 月份发行的 20 年期国债,招行面向个人销售 5 亿额度,不到 10 分钟售罄。

这就说明,很多人对未来二三十年的投资环境预期都比较低,2.5% 左右的利率已经是不错的情况。

从当下银行定存的利率其实也能看出端倪,许多银行 3/5 年期定存利率逼近 2%,大额存单没高多少,已经很难买到。

这样来看,当下预定利率 2.5% 的分红险有着明显优势——以分红型增额寿为例,优秀产品 20~30 年的保证收益率在 2.2% 左右

就算分红水平不高,同等期限下,也很容易赶超长期国债的票面收益。

2、相比传统增额寿,分红型增额寿有优势吗?

传统增额寿是预定利率 3% 的固收类产品,咱们直接拿两款优秀产品做个对比,以给 0 岁女娃买,趸交 50 万为例:

可以看到,优秀分红型增额寿,即便分红实现率只维持在 50%,长期收益还是要比普通增额寿高的。

只要分红实现率再高一些,比如达到 70%,收益就能拉传统增额寿一大截。

而从过往数据来看,分红实现率长期低于 50% 的产品很少,平均达到 50% 以上并不难。

咱们可以这么理解,传统增额寿预定利率 3%,分红型增额寿预定利率 2.5%,就是牺牲 0.5% 的稳定收益去博取更高的分红收益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看重保证收益的差距,还是可以优先选择分红险。

至于咱们前面所说的投资收益下降和分红水平限高的问题:

投资收益下降是市场环境影响,监管限高,则是投资下降的背景下,保险业的负债压力比较大,需要以此来释放风险。

但经济都有周期,上升与下降反反复复,抗住压力,相信市场能迎来新的上升期,届时分红险也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除此以外,很多朋友买分红险时,也会提及港险,即低保证收益高分红收益的形态。

那我们未来的分红险产品会不会也往这个方向变化?接下来就跟大家聊一聊。

未来的分红险,可能变成啥样?

分红险有保证收益和分红收益两部分,它的变化,自然也是围绕这两部分展开。

1、保证收益

去年,人身险预定利率从 3.5% 降至 3%,分红险预定利率从 3% 降至 2.5%,一堆高收益产品告别历史舞台。

咱们可能觉得目前分红险 2.5% 的预定利率已经很低,但放到全球范围来看,依然是很高的。

就不说香港不到 1% 的情况了,保险市场十分成熟的日本、英美等,类似产品的保证利率也都非常低。

如果人身险定价利率再下降,那分红险预定利率完全有可能也跟着下调。

最近有消息称,有保险公司近期备案的个别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仅有 1.75%。虽是保司主动为之,但显然也有这样的趋势了。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分红险越早买,在保证收益方面越有优势

2、分红收益

分红收益是不确定的,我们在购买产品时看到的是演示分红,实际则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而定。

但很多人往往会把演示分红当成实际分红,从而产生对分红水平的误解。

为了减轻这方面的影响,监管多次调整过相关规定:

比如 2020 年 规定,分红险演示收益只能演示利差,且红利分配比例统一为 70%。

到 2022 年 12 月,又规定采用两档利率来进行收益演示:保证收益演示的利差水平为“0”,预期分红收益演示为“4.5% 减去产品预定利率”。

规则变得越来越清晰和严格,也能看出监管希望分红收益更真实和透明。

在此基础上,监管也慢慢放开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产品范围,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更多的投资渠道来提高预期投资收益。

随着投资范围扩大,以及利差损风险的释放,若分红险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未来或许会往港险的形式变化,以极低保证收益、极高预期分红的形态出现在市场上

这个“未来“到底要花多长时间到来,很难预测。

但无论怎么变,高预期分红总是要看市场环境的脸色,如今有相对不错保证收益的产品,更适合想要稳稳增值的大多数人。

所以如果有需求、有预算、有合适的产品,可以考虑及时上车。

写在最后

巴菲特曾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 10 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 10 分钟。”

对咱们个人来说,买分红险都是为了长期增值,以应对利率下行,不用太纠结一两年的分红实现率变化情况。

多一些信心与耐心,长期持有,才是获得高收益的关键。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330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