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平安银行8年单项不良增长近20倍,汽车金融步入高风险期?

访客 2024-08-04 15:05:19 20737 抢沙发

古人云,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乃人生四大快事。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刚结束的七月并未如期迎来常见的“五穷六绝七翻身”;此时,各家上市银行累计高达数千亿元的分红,就犹如“久旱”之时的“甘露”,给了市场中的投资者一丝欣喜和收获。

平安银行8年单项不良增长近20倍,汽车金融步入高风险期?

在“新国九条”的推动下,各家上市银行能响应号召、积极回馈广大投资者是好事;但在硬币的另一面,银行自身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净息差问题、存款搬家问题、资产质量问题、信贷需求不足问题等都曾引起舆论的关注。

而步入八月之后,汽车金融的风险问题或许也值得关注。以国内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头部机构平安银行为例,据机构之家推算(2023年年报开始,该行统计口径调整,不再单列汽车金融贷款),其个人汽车不良贷款余额由2015年末的2.20亿元逐年上扬,在2022年突破40亿元大关,并在2023年末可能已增至42.65亿元左右;短短8年时间,汽车金融的不良贷款余额剧增近20倍!

那么,近年来汽车金融的情况究竟如何?平安银行的该项不良贷款又为何会剧增?

不得不发展的汽车金融业务

事实上,发展包括汽车金融在内的零售业务,也是银行因势利导、不得不为之的举措之一。在以往的经济上行期,百业兴盛、信贷需求旺盛,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大、优、高、主”的对公客户,即使利率定价相对稍低、此种外延式的扩张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往往是一些后发的中小银行更会侧重于发展零售业务,通过差异化的竞争而赚取一些“长尾”的“辛苦钱”。

但此一时彼一时,近年来随着外部大环境的改变,各行各业也逐步进入了结构调整期;这种历史性的转变也影响到了银行,以往的那种增长已不现实,不得不进行相应的业务结构调整。精细化管理之下,虽然人力等成本更高、但利润率也更为丰厚,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逐渐成为了大多数银行的共识。

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零售业务的重点和方向是什么?这是各家银行所需首先考虑的。

零售业务更侧重个人客户的消费,既可以是房地产购置、家居装修,也可以是日常旅行、购物等消费。但在当前众所周知的房地产行业、出生率及人口代际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业恐难继续成为消费的绝对增长点;而日常消费又规模相对有限,同时由于具体支付场景、代际支付习惯等原因,该块业务也愈发被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模式挤占。这种情况下,单笔消费金额大、市场庞大、又更偏刚需的汽车消费,就进入了包括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的眼帘,从而滋养了近年来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特殊时期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不但带动了出口,也促进了国内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乘联会数据,2023年我国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汽车类零售总额为48614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同时,据乘联会测算,2023年我国汽车报废量净增为756万辆,同比增长32%,而到2027年甚至可能达到1500万辆左右的规模,报废更新升级将是重要的需求空间。

事实上,做为国内汽车金融业务的龙头,平安银行多年来的个人汽车贷款也增长极为明显。贷款余额从2008年1季度末的16.51亿元,增至2022年3季度末3216.53亿元的历史性高点;但近两年来又略有回落,在2023年末贷款余额为3024.75亿元。

2008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汽车贷款增长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尽管有先发优势、又居于领先地位,但平安银行面临的压力也着实不小。既来自银行同业,也来自汽车金融公司和租赁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据《2024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数据,2023年末我国乘用车金融渗透率已达56%;同时在汽车金融这块“蛋糕”的分配上,商业银行占比仅为46%、已不到半壁江山,而汽车金融公司则占到了39%,租赁公司又占到了余下的15%。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3月28日,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加大了汽车以旧换新场景金融支持。一方面,随着上述政策的落地,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了汽车金融业务的竞争,包括广汽埃安、特斯拉、一汽丰田等品牌已针对旗下部分车型,迅速推出了“0首付”或是“0利息”等优惠措施。

走钢丝的业务前途未卜

但值得忧虑的是,尽管汽车消费很可能是本轮国内促消费、扩内需的重点领域,包括银行在内的诸金融机构也已纷纷加大投入。但目前来看,汽车金融仍然是一种“走钢丝”的业务、前途未卜。

首先,是当前模式下汽车金融业务的利润微薄、并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银行与汽车品牌直营店、4S店合作时,对于办理汽车贷款的业务会给予一定比例的“返点”;而客户办理贷款后一般是等额本息还款,但与房贷不同的是,银行目前普遍未约定客户提前还款需支付违约金;同时,又往往会给予客户前几年的利息减免。

以常见的5年期分期贷款为例,如银行给予客户前两年的利息减免,并返点给销售方13个点。那么假设客户贷款20万,销售方就有返利2.6万元,并将其中1万元以优惠或是购车好礼等形式让渡给客户,那么只要客户在两年后实际生息前还款;则客户享受到了1万元的购车优惠、两年的无息贷款,销售方不但达成了业绩、还额外获得1.6万元的返利。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为了两年后“或有”的利息收入成了“冤大头”,并承担可能的贷款风险。

虽然不是每单业务都是如此,但这一情况也较为普遍。银行增加了零售客户获客量和信贷投放量;但这种不确定性一旦成为现实,难免给人一种“增收不增利”之感,总体而言银行的利息收入势必被大大摊薄;而风险、人力成本却是极为确定的。

其次,一旦消费者未来收入得不到保障,风险的产生则对银行更具冲击性。

前述的案例中,客户有能力提前还款,银行不得不承担“免息”之后“赔本赚吆喝”的尴尬;而后续客户如无能力还款,则银行将更为痛苦。在当前形势下,银行的利润愈发微薄、不少银行的经营已愈发接近盈亏平衡点,对于风险的容忍度也愈发低下。

关于这一点,在平安银行这一头部机构的历年数据中已体现得极为明显。从2015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从786.35亿元增长到3024.75亿元、增至3.85倍;而该项业务的不良贷款余额则从2.20亿元增至42.65亿元、增长达19.39倍!

20015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汽车贷款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注:因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口径调整,标红数据为推算。

同时,在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的高点1.74%降至2023年末的1.06%时,该项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却逆向而行、由0.28%增至1.41%。而这,还只是不良贷款率,如果考虑平安银行未公布的关注贷款率及汽车金融业务风险爆发的延后性(贷款期限更长),一旦后续若干年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未能向好,则汽车金融业务的风险已不容忽视!

第三,汽车金融产生风险后,资产清收也是一大难题。

银行对于风险资产的追偿,无非是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两种路径。

一方面,当前形势下如果消费者未来收入得不到保障,则第一还款来源告急。这不但是消费类信贷及信用卡业务的痛点之一,同时汽车金融金额相对更大,产生风险的概率更高。毕竟小额欠款,客户左支右绌筹措之后、更有可能偿付。

另一方面,汽车金融的担保措施往往是车辆本身,而车辆的贬值本身是较为明显的。尤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使其更类似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新迭代更为迅速,更高的淘汰率使得其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贬值也更为迅猛。而担保品的贬值,就无形中弱化了银行的债权保障。这种担保品特性的问题,在银行传统的抵质押措施中也时有发生,毕竟新茶隔年就是陈茶、而黄金永远都是黄金。

当前风险形势已经显现

头部的平安银行如此,其它金融机构就更是如此。如以2015年末的余额均为基数“1”,将前述的平安银行个人汽车贷款及不良贷款增势做成图表,则情况更为直观,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贷款的增长。2023年开始,平安银行没有在公报中再细列汽车金融业务的不良贷款情况,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20015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汽车贷款及不良增势对比

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同时,据中诚信国际的相关资料、再从2023年的汽车贷款证券化(ABS)情况来看,当年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了产品38 只,规模1799.77亿元,同比分别下15.56%和17.51%(降幅比平安银行该项贷款规模更为明显)。在数量下降的同时,逾期违约情况也明显抬头。存续产品基础资产1~30天逾期率在0.743%~1.344%之间,31~60天逾期 率在 0.109%~0.169%之间,61~90天逾期率在0.071%~0.108%之间,均明显高于往年。

金融机构经营的是风险、赚取的是利润;但相对于业务风险,当前汽车金融更大的风险是经营风险上升和赚取利润下滑的双重效应。同时,利润的下滑又会导致风险覆盖能力的减弱,从而进一步放大风险。

20015年至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汽车贷款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注:因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口径调整,标红数据为推算。

利润的下滑,既有银行业系统性的净息差缩小问题;也有当前供求关系改变所导致的市场性质转变;特别是当下的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保障的不确定性,更是加剧了这一点。据《2024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所列调查结果,目前潜在的汽车金融客户中,除了18-29岁年龄段,30岁以上的人群中将利息/费率/租金的最低做为决策标准的占比均在50%以上;同时,“货比三家”、以期选择更低费率的客户占比,在各个年龄段中均在三分之一以上,整体平均达到37%。

潜在客户的这种“精打细算”,无疑给了汽车金融业务极大的压力,哪怕是头部的平安银行也不例外。设身处地而言,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真可谓是进退两难。一方面,出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在发展零售业务时将汽车金融做为重点;另一方面,汽车金融业务也已风险显现、前途未卜。对此,相关方可有相应的准备。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7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