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明星」不讨喜,扮演成龙也不行

访客 2024-08-07 12:18:46 41818 抢沙发

当在大银幕上看到27岁的成龙时,观众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质疑。

「AI明星」不讨喜,扮演成龙也不行

7月10日,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唐季礼编剧并执导,成龙、张艺兴、娜扎等人主演的电影《传说》上映。作为2005年经典电影《神话》的姐妹篇,又是唐季礼和成龙的第十次合作,《传说》在上映之初热度非凡。不过比起以上诸多头衔,《传说》还有更大的卖点——通过AI重塑技术,再现27岁的成龙。

为了在大银幕上看到年轻时的成龙大哥,大批网友期待着冲进电影院。电影正式上映前三天(7月7日),点映和预售的总票房就已突破3000万。但科室点映过后,《传说》的口碑乃至票房情况急转直下,正式上映当天票房仅841万,豆瓣评分5.5分。之后猫眼预测总票房也一路下跌,由1.15亿降至8500万再到7980万。

有消息称,《传说》耗资5000万美元,相当于3.6亿人名币左右。如果想回本,票房至少要到10亿以上,10亿以下就妥妥亏本。然而,截止到7月28日16:00,电影已上映19天,总票房也不过7960万。《传说》赔的惨烈,而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似乎恰恰就是他*的卖点——AI数字人。

01AI成龙“坑了”

和《神话》类似,《传说》讲述的也是古今双线故事。70岁的成龙负责现代戏份,是一位研究历史的资深教授,因在考古中挖掘出了神秘的萨满古玉,他在梦境里反复穿越,牵引出古代的他(即赵战)与匈奴公主梦云(古力娜扎饰)的前世爱恋。

影片中,由“AI成龙”扮演的西汉武将赵战戏份占比高达70%,成为了电影的*主角,而成龙大哥本人戏份还不到其一半。有影迷吐槽称,时长129分钟的电影,看真成龙的只有29分钟。

可这位“AI主角”的表演,却是观众吐槽的源泉。

自出场的*个侧颜开始,“AI成龙”就让观众发觉了许多的不对劲。大银幕中,这位没有皱纹的青年,面部有大量高光,像自带3D磨皮滤镜,光滑程度和其他演员不在一个图层里。有影迷感慨道:“成龙的*个AI镜头,比(女主角)古力娜扎的脸还滑。”

除了面部皮肤问题,“AI成龙”无论是表情、神态,还是眼神,都充满了违和感。

比如被人用剑压着挣扎,马上就要小命不保时,他本应咬紧牙关,表情效果却像露齿一笑;受伤倒地时,面部本应狰狞,他却眼神飘忽,神色安详;再比如,出生入死的兄弟为救自己牺牲时,本应悲痛欲绝的他却嘴角疯狂上扬,眼神涣散没焦点,定睛一看五官还有点歪......无论情节悲喜,“AI成龙”永远挂着上扬角度固定的微笑,哪怕经历了人生重大打击,有人遇险、遇难,他都只会扬天张嘴,做出不明所以的疑似哭泣表情。

面部表情单一缺乏观赏性,动作形体上也无法转头超过90度角。“该悲伤的时候仿佛在笑。这充分说明AI在电影市场完全不适用。”有豆瓣网友如此评价。

而除了AI技术水平有限引发的诸多槽点,“AI成龙”营造的AI滤镜感也破坏着影片在观众心中原本的加分点。

为了表现诚意,《传说》中千军万马的战争大场面,是在新疆军马场实际拍摄的。但有影迷表示:“在实际观影中,看到AI的‘主角’,内心的想法是,这些画面会不会都是AI合成的?很难沉浸影片之中。”

从《传说》的口碑与票房来看,主创们设想“AI成龙”带来的美好前景,并未被观众所接受。在不少观众看来,用明星的数字人来演绎电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亵渎。

02AI“复活”明星被叫停

大众对于明星数字人的抵触不仅仅是参演影视。此前,视频平台上AI“复活”明星的视频就引发过一轮争论。

今年3月份左右,逝世明星的AI视频频繁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AI李玟表示“希望你们都能活得很好”,AI高以翔称“你们的每一个留言、每一份关怀我都感受到了”,AI乔任梁也在跟粉丝问好,AI姚贝娜称“我去的地方还是能尽情歌唱”,AI科比用英语表示“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和你们相见”......

图源:抖音截图

但此类AI视频很快引起逝者家属的反感,有的家属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对方尽快下架;有的家属称,不希望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严厉谴责并坚决抵制该行为。

虽然发布者自称,这是一种情感抚慰的方式,利用高科技,给活着的人提供情绪价值;但是在视频评论区,很多网友质疑:这种行为打着温情的名义,实则是在消费已经离去的人。

有媒体发现,这些号称用高科技治愈人心的账号,背后不少有专业团队,有一些还在朋友圈招学徒、招代理;还有一些制作者的主页显示承接数字人制作、“复活”亲人等业务。自称科技暖人心,实则打着精明的“算盘”,用AI换脸逝世明星来引流、收费。

电商平台上也出现了低价的明星模型。之前搜索“AI女明星”等关键词,会发现一些女明星的形象被制作成人物模型素材包,方便购买者实现AI换脸。这些“免训练、可直接合成”的女明星“*模型”售价几乎都在8元-25元,消费者下单后,后台立刻发货。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份,这门生意就有人做过。彼时,新壹科技就曾推出过一款明星数字人祝福平台——秒祝,就是基于新壹视频AI大模型,通过大数据训练,将明星的形象和声音*地模拟出来,生成对应的明星数字人形象,最终呈现给客户的是以明星数字人为主角的个性化定制祝福视频,模式和明星“*模型”大同小异。

然而秒祝推出后并未收获多大反响,当前秒祝平台上的业务似已转换,没有明星数字人,都是一些陌生面孔的数字人。如今,随着舆论的发酵,电商平台上的明星“*模型”产品消失无踪,短视频上AI“复活”明星的视频也都下架了个干净。

图源:秒祝截图

明星数字人生意做不下去的原因很简单,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当中,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但是,大部分的商家很难取得明星乃至去世明星家属的同意,因此,AI合成明星成为一门违法的生意。即使得到了授权,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何尝又不是另外一种欺骗?让明星们不必干活,只需要使用数字人,就能拿到不少钱。

03明星数字人惹争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道,并逐渐深入各行各业。从影视娱乐到品牌营销,从电商直播到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商直播中,数字人直播带货俨然成为新的业界风口,DoNews曾在前文中,探讨了AI主播的发展现状。

可见,大众对于数字人并非全然不能接受,那为何明星数字人却引来大众的争议?

一些影视从业人士将对明星数字人的争议归结为技术的受限。在今年的上影节上,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就提出“AI就是人类在创造作品时用到的工具,这个工具至少在电影行业还很不成熟,比如,现在的一些视频生成工具,实际上只能满足低清晰度、低容量的需求”。

然而,当AI技术真的能以假乱真,观众就能接受明星数字人的表演吗?豆瓣上,对《传说》的一段影评,或许能反映当前大众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影片中的角色,仿佛是精心雕琢的机器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虽精准无误,却缺少了那份源自灵魂的温度与深度。角色的每一次对白,都像是预设程序的输出,而非心灵的真实碰撞。这种AI化的表演,让情感共鸣成为了一种奢望,让人不禁质疑:当角色失去了人性的光辉,电影还能否触动人心?”

当明星数字人出现在银幕上,台下的我们追星追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影视作品,传递出的内核又是什么?而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呢?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8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