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信达澳亚基金主动买入濒临退市股,风控缺失还是道德风险?
来源:飞瞰财金
基金赌赛道、赌风格甚至赌概念都见多了,但拿基民的钱来赌濒临退市垃圾股,就太离谱了。
8月16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公告,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ST旭电(证券代码000413,原东旭光电)按每股0元进行估值。8月13日,信达澳亚发布公告,对所持有的ST富通(证券代码000836,原富通信息)按每股0.01元进行估值。
目前,ST旭电收到了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ST富通则已退市摘牌。产品“踩雷”后进行估值调整,信达澳亚基金此举看上去只是常规操作,但深入分析后耐人寻味,其间问题重重。
问题一:旗下无被动指基,为何主动买入垃圾股?
今年以来,随着“最严退市新规”实施,A股披星戴帽及触及退市的公司陡增,基金公司踩雷后对所持股票估值“归零”也屡见不鲜,但多数是因为指数型基金跟踪相关指数被动买入而导致。
比如ST富通便是基金公司“归零”公告的常客,该股在今年6月17日前仍是中证2000指数的成分股,而由于相关指数成分调整的时间差问题,该股理论上至今也还是中证光通信主题等指数的成分股,因此相关指数基金被动持仓也在情理之中。
此次信达澳亚基金将ST富通、ST旭电的净值“清零”也是这种情况吗?答案是否定的,信达澳亚根本没有指数型股票基金,完全不存在被动买入的可能。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信达澳亚基金目前共有76只产品(合并份额,下同),唯一一只指数型基金是“信澳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但该产品为债券基金,基金合同约定了不得投资股票等权益类。另外,早在2020年6月15日ST旭电也已退出了沪深300、中证800等指数的成分股,也没有给被动买入的机会。
也就是说,信达澳亚基金此次“踩雷”ST富通、ST旭电,只能是权益类产品主动买入,就不知道是哪些产品会主动铤而走险,涉及“归零”的仓位又有多大?
问题二:两股基本面早已恶化,信澳“火中取栗”风控何在?
ST旭电、ST富通过往财报和公告来看,两家公司其实都早早就暴露出严重风险,其退市并不偶然也不突然。按道理,这样的股票很难过得了公募基金的风控,甚至根本进不了股票池。
先来看ST旭电,公司2014年上市,是“东旭系”三剑客之一,大股东东旭集团早在2016年就开始质押所持公司股票融资,2019年东旭光电爆出债券违约,2020年起公司陆续爆出违规担保、挪用募集资金、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等一系列违法违规问题。自2022年起,该股股价长期低于2元,多次被交易所处罚、问询。
2024年以来,东旭光电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今年1月30日,公司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大幅亏损10亿元-14亿元,这是今年公司第一次给市场敲警钟。
4月27日,东旭光电本应披露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但却突然宣布推迟,将报表披露日延期至4月30日,这是公司至少第二次敲警钟。
到了预定时间4月30日,东旭光电财报依然难产,当日股价放量跌停,全日成交79万股、1.13亿元,这是其至少第三次敲响警钟,也是资金最后的出逃窗口。
5月9日,因未按时披露2023年报,东旭光电被证监会立案,并宣告停牌。
7月5日,东旭光电披露2023年报,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违规占用公司资金96亿元,且年度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该股被“ST”。此后ST旭电连续跌停,直至8月15日触及面值退市。
与ST旭电类似,ST富通今年1月31日披露预亏1.15亿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其股价今年二季度以来也几乎未曾高于2元,正式年报也一度延期,最终因年报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在5月6日被“ST”,随后其股价也是连续跌停,直至6月18日触及面值退市。
不难发现,两只退市股尤其是ST旭电,“一路走来”把各类风险都拉满了,退市绝非“黑天鹅”,而是有着一系列的信号,也给了资金足够多的出逃机会。信达澳亚至少算是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会买入并持续持有这样的风险股直到退市,风控体系难道是纸糊的?
问题三:买入两股时点竟是今年,是否存在道德风险?
由于基本面实在太差,两只退市股尤其是ST旭电早就没有什么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介入。有没有可能信达澳亚基金是在很久以前买入并持有至今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公募基金的中报、年报需要披露全部持仓股票名单,根据东财Choice数据,ST旭电、ST富通在2023年末时,并未出现在信达澳亚基金旗下任何产品的持仓之列。也就是说,信达澳银旗下基金买入这两只股票的时间,只能是在今年。至于是今年哪个时段买入的,等基金中报披露后,将一览无遗。
不过,不管在今年哪个时段买入,信达澳亚此举都令人匪夷所思。
以ST旭电为例,如果是在一季度买入,如前文所述该股已经多次拉响警报,信澳为何还买,买了为何迟迟不离场?而二季度该股仅有20个交易日,三季度则全为“一字跌停”,如果是这段时间买入,那简直就是拿基民的钱送人头了,用金融学术语叫“道德风险”(但愿不是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东财Choice搜索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涉及到ST旭电的基金估值调整公告,有且仅有信达澳亚基金一家,连指数基金都没有。也就是说,信达澳银很可能是全市场唯一主动“踩雷”ST旭电的公募基金。
问题四:估值调整时点、残值认定不一,标准是什么?
信达澳亚基金在两只退市股上暴露出的混乱,在估值调整这件事本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对两只个股的估值调整公告都在上周发布,但两只个股所处的阶段并不相同。根据信达澳亚的公告,其对ST旭电估值“归零”是在8月15日,即该股公告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当天,按流程ST旭电正式退市摘牌还需一段时间。
按这一标准,ST富通系在6月18日公告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按道理信达澳亚是否彼时就该将其估值进行调整?但实际情况确是直到8月12日,也就是ST富通公告正式退市摘牌时,信达澳亚才姗姗来迟宣布估值调整,延后了差不多两个月。事实上,其它有被动指数型产品“踩雷”ST富通的基金公司,多数正是在6月18日就将该股估值调整为0。
不仅在估值调整过程中的时点选择不同,信达澳银对两只股票的估值价格认定居然也不一样。同样是退市股,信澳对收到退市事先告知书的ST旭电估值彻底调整为0,但却对已经退市摘牌的ST富通,估值调整却调整为0.01元/股。
飞瞰小编不禁想问,同样是退市股,为什么估值调整时点选择、“残值”认定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有没有一个标准?难道是看心情?
以上种种疑团,信达澳亚基金欠基民们一个解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