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房地产,全国正在经历一场残酷大考
房地产对中国有多重要?
地产大佬陈启宗,在他最近的演讲上,算过这样一笔账:
从中国有商品房交易开始算,到今天为止,所有人买房子的钱加起来一共是花了180万亿。
这180万亿都去哪里了?
有超过35万亿的钱成了工程项目,支撑了建筑和原材料行业。
有超过40万亿的钱通过拆迁的方式进入居民的口袋。
有超过20万亿的钱变成了国家的税收,成为了国家建设的一部分。
有超过20万亿的钱是专项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就是通水、通电、修路平整。
有超过20万亿的钱是房企管控成本,滋养着上下游产业。
还有15万亿的钱给金融机构回收之后投入进了下一个新兴行业里。
最终,剩下的钱是整个行业的利润,10%左右。
所以说,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完全不是夸张。
现在想要这一鲸落,万物生,必定要经历非常困难的阵痛期。
从2023年开始,这场考验已经开始,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将直面这场转型与改革。
哪里最痛?哪里有概率快速走出来?
答案已经慢慢开始浮出水面。
这两年,各地财政都不好过。
怎么看各地的财政情况,有个数据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
地方财政自给率。
也就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这个数据能最直接地反映地方财政的创收能力,这个数据也会影响到中央拨款的支持力度,进而影响后续城市发展。
2024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市,财政自给率能超过100%的有且仅有上海。
我整理了全国主要热门城市的财政自给率,能实现财政自给率超过100%的,确实也只有上海1个。
要知道,在2021年的时候,全国还有13个城市能达到100%以上。
当时杭州、厦门、嘉兴、苏州、宁波、济南、南京、烟台、东营、深圳等一批城市都可以达到100%以上。
到了2023年,看下名单上的城市,基本都下滑了。
房地产的坠落,不仅影响地方的卖地收入,还连带着上下游企业的税收和就业,自然会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戒断房地产的日子里,哪怕是过去财政状况好的城市,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从地区来看,东南沿海产业实力更扎实,财政受到的影响稍微较小,不少地级市,财政自给率都能达到70%以上。
而中西部省份,除了省会财政自给率能达到70%左右,其他的城市不少都在50%以内。
甚至像西藏、青海、宁夏这些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20%的城市都大把。
当然,不是说财政自给率必须达到100%,要知道,财政自给率只能代表初次分配,除此之外还有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政策。
但以财政自给率50%为界限来看,31个省市里,有19个省市综合财政自给率没有超过50%。
可以猜测,这两年房地产失速后,感到难过的地方大概率是越来越多了。
所以,这两年,各地也是各显“神通”。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地方的财政实力,是会深深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不仅是工作、社会保障,甚至包括未来的家庭财富、孩子教育等等。
我非常建议大家看看自给所在城市是什么情况,如果财政自给率低于50%都要小心了。
就像前几天,山东成武县的新闻,非常夸张,但不过是时代缩影罢了。
现在各地应对钱的问题,基本分为三类:
一类是像苏州。
苏州的财政自给率不算低,2023年也有93.37%,但是今年7月,苏州早早就发布了机关过紧日子的文件,大幅收紧体制内的支出,进行节流。
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感慨,长三角这些城市的忧患意识,政府的服务能力。
第二类是像广州。
昨天,广州召开了下半年的土地推介会,看样子是要猛猛卖地了。
说实在的,今年上半年广州无论是GDP增速,还是财政表现等,都不算亮眼。
下半年肯定是要猛猛冲刺一波的,好在像广州这样的城市,随便拿出一块好地出来,还是有愿意买单的房企。
不难看出,上述这两类城市,靠自救,走出这个阵痛周期是很快的。
一方面是他们城市能级都不错,可运用的资源就是值钱;
其次是本身造血能力也强,经历阵痛时相比其他城市还是要充裕得多;
最后是,这些城市更容易吃到新一轮产业洗牌的红利。
这轮改革的目标是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最快能走出低迷的城市,一定是掌握着新产业密码的城市。
全国满足这三个标准的城市不少,我认真分析之后,按照这三个标准,我选出了我最看好的13座城市。
未来我们的国家还要发展,选对城市,我认为还是能分享一波城市发展的红利的,但是选错城市,可能只会共享城镇化中后期的阵痛。
除了上述两类城市之外,最挣扎的恐怕就是第三类城市。
这也可能是未来很多小城市都要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事业单位可能都要面临缩编的情况。
比如最近山东省,直接将10万国企内员工变成企业员工,直接打破铁饭碗。
比如很多县城,人口已经流失,那么县城体制内的编制也不可能再扩张,也会持续缩编。
包括很多地方,幼儿园小学已经招不满学生,很多老师哪怕有编制,也在慢慢解除编制的捆绑了。
小地方很多就靠体制内经济,如果这部分被触及,情况恐怕会更差。
其二,就是像山东成武县这样剑走偏锋的,开始在罚没收入上创收。
说实在的,很多产业发展不好的地方,现在财政想要创收,最拍脑袋的方法就是加大罚没收入。
这对地方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短期的业绩是完成了,但是长期的发展也基本是被败坏了。
不仅是成武县这样的,随着财政收入的紧张,有些小城市已经在无孔不入地罚钱。
比如在乡间的小路上给你装摄像头,随时随地准备跳出来说你违规停车等等。
生活在罚没收入高的城市里,停车、做买卖各个方面都要上心。
时至今日,大家应该要明白我们改革的决心。
大会没有给我们短期的药来刺激,恰恰是因为我们要的是长期的发展,那就必须托底+转型。
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国,发展不是靠唱衰,需要时间,也需要毅力。
作为普通人,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多点耐心。
有时间去操心国家大事,不如认真在目前低谷的时候,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还有没有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机会。
通过今天这篇文章,大家应该能明白:
你在哪座城市买房,真的不是选房子,而是选城市,选生活,选未来。
上面三类城市,对应的城市发展,生活状态,和财富走势大概率是完全不同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