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活久见买车也看得房率

访客 2025-07-19 10:02:59 2513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在购车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房产的购买率,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活久见买车也看得房率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未来的规划,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新车上市该怎么宣传车内空间?

大、灵活、轴距?还是演示车内能坐下几个人,能放置几个行李箱?抑或是放倒后排座椅后将获得容积XXL的储存空间?

这些说法都OUT了,汽车圈早就卷起了“得房率”。

近期上市的多款新车,在宣传新车的车内空间时,用“大”这样笼统的概念已经不足以表达,转而借用了消费者更容易听懂的“得房率”。

7月10日开启预售的乐道L90,得房率达到 了81.5%;月初上市的小鹏G7,“拥有88%超高得房率,整车空间容积4.47m³,比Model Y的4.02m³多出一个单人衣柜”;在此之前上市的新车中,全新魏牌高山,凭借“纯平地板”,获得了61.1%的得房率;4月上市的东风日产N7,拥有83%得房率的越级空间;奇瑞瑞虎8L,依靠灵活的空间利用拥有70.04%的得房率……将于7月下旬上市的零跑B01,也提前预告了“超越同级的86%空间得房率”,A级车尺寸,空间堪比B级车。

活久见买车也看得房率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如今汽车的车内空间到底有多重要?可能比汽车展示技术的各类参数还重要,否则怎么会力压许多重要技术数据,逐渐成为新车发布会上的重中之重呢?

尽管对汽车有着跟住房一样需求的用户占比尚无统计数据,但从各品牌的重视程度来看,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加持下,汽车在“房化”的道路上正在越走越远。

谁来定义汽车得房率?

汽车得房率虽然是近两年才开始被汽车品牌广泛使用的新词,但在行业内以及对于多数车主而言,“卷”到极致的汽车得房率显然并不陌生,仍旧是新车在设计之初就反复考量的车内空间利用率。

而这一数值并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汽车品牌展示或消费者购买时,往往采取最直观的方式:车内坐满乘客感受拥挤程度、成人是否可以坐直、腿部是否宽松、膝盖距离前座距离、肩膀之间是否有余地、头顶距离车顶留有几拳距离等,都是检验和展现车内空间的有效方式。

车内空间难以量化,是因为与诸多因素相关,并不是由车辆长、宽、高及轴距等数据直接决定的。传统燃油车中,空间与发动机舱的布置、传动轴、后差速器和悬挂系统等直接相关,电动车则与电池的铺陈方式、隔音层、大屏等相关。影响因素多,再加上近年来汽车品牌热衷于为各类车内周边产品留出专属空间,比如手机支架、雨伞收纳槽、车内冰箱等,车内空间利用率更是难以统一测量。

因此,“得房率”这一从房地产直接引用过来的词,在汽车市场里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没有经历过“书同文、车同轨”的标准化,目前基本是各品牌自量自宣,有些品牌更喜欢在新车发布会上同时展示自测的其他竞品的得房率,来彰显自家新车的竞争力。

活久见买车也看得房率

图片来源:智界汽车

房子的得房率,众所周知是指可供住房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常说的套内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而这一概念被引入汽车市场后,由于汽车行业没能与时俱进同时测算出公摊面积,导致如今测量方法五花八门。

比较典型的汽车得房率测算方法有这几种:前排脚部最前端到后排头枕的长度除以轴距,从踏板位置到后尾厢门的长度除以车长,或者是用前挡风玻璃最前端到后挡风玻璃最后端的长度除以车长。目前还没有行业公认的测量方法,这三种算法自然也并不精确。

近几年来,新车上市在宣传时新鲜词汇层出不穷,并且在很多时候都在力图将汽车“房化”,无论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车内影音娱乐、衣柜空间、车内用餐便利,还是当前被各品牌视为宣传重点的得房率,都难免令人疑惑:如今不断年轻化的消费者,是不是真的需要把车当房子用?

宣传重点日渐“魔幻”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屡创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汽车整体销量达到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远超行业增长速度。

而根据乘联会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546.8万辆,以3.5万辆的优势超越燃油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持续走高,市场也逐渐从最初的卷技术、卷续航、卷设计、卷智能、卷价格,走向无可避免的同质化竞争。新能源汽车仍在不断创新,宣传重点却日渐“魔幻”。

汽车得房率早在2022—2023年就开始成为品牌的宣传点之一,但彼时并没有成为重点。2022年,在部分新势力品牌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执着于追求“一键变床”功能。当时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层面还没能与燃油车分庭抗礼,因此时常在这一类错位竞争上宣传“降维打击”,毕竟燃油车的一大禁忌就是在发动机开启的状态下在车内睡眠。

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多家车企都在推广车辆的“睡眠功能”。除了座椅变“床”,还进化出了包括遮阳帘关闭、大屏亮度调暗、助眠轻音乐与空气循环系统开启等舱内环境自动调节。不过也有很多车主在社交平台表示,这一功能的使用频率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很高,因为需要不在座椅上放置物品,或后备厢近乎全空,这在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用车很难实现。

但这并不妨碍各家新势力品牌以及多数新能源品牌,相继推出与此异曲同工的露营模式、小憩模式等,同时配套售卖车载充气床垫。

时至今日,新车上市营销依然沿用这一套路,无论是汽车+露营,还是汽车+户外,抑或是汽车+办公,配合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车辆外接电源等配置,使汽车这一出行工具逐渐“房化”,具备房屋功能和舒适性。

品牌宣传的思路也得以延续,创造新赛道独树一帜很难实现,但通过营销来创造用户需求要容易得多。这也导致汽车营销竞争看起来更加魔幻:热门车型上市后被讨论最多的既不是配置,也不是性能,更不是价格、设计和智能化,而是一款纸巾盒冲上热搜。

近期上市的几款车型,得房率已经卷到了接近90%,或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如同当前房地产热衷向买家介绍的第四代住宅一样,得房率超过100%?

作者:郑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