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减肥神药"跌落神坛?

访客 2025-08-08 10:03:57 70189
关于“减肥神药”跌落神坛的摘要如下:,一种曾被誉为“减肥神药”的药品因各种原因失去其神话地位,其效果可能并不像宣传所说,甚至存在副作用和健康风险,减肥者需警惕,理性选择减肥方式,不应过分依赖药物,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才是长久之计。

8月6日,“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缔造者诺和诺德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合1602亿人民币,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达到722亿克朗,同比增长2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肥胖症护理业务的显著表现。

不过,单独观察第二季度表现,诺和诺德的季度营业利润低于市场预期。而在7月29日,诺和诺德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超600亿美元。

这一天 ,诺和诺德更新了2025年全年预期,销售额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预期均有所下调。同一天,公司还任命了新的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

消息发布后,诺和诺德当日美股盘前跌幅超20%。截至美东时间8月6日,其市值跌至2014.44亿美元,7月29日至8月6日,市值累计蒸发近千亿美元。今年以来,诺和诺德的市值缩水42%。作为一家百年丹麦药企,2023年,其市值曾超过整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与此同时,全球不少药企也在研发、上市新药,进驻减肥药市场。

"减肥神药"跌落神坛?

图/视觉中国

复合药和竞争对手的压力

据诺和诺德官网信息,按固定汇率计算,2025年其销售额增长率预期从13%—21%下调至8%—14%;经营利润增长率预期从16%—24%下调至10%—16%。诺和诺德称,下调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包括减重版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在美国市场的增长预期降低,以及部分国际市场的渗透率未达标。

“其实,市场对诺和诺德的预期不佳早有苗头。最近一年,诺和诺德股价几乎处于下跌状态,这次的全年预期下调是个导火索。”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智库Citeline首席分析师周淑华指出。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诺和诺德的股东之一、联合投资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马库斯·曼斯表示,诺和诺德低估了肥胖症患者的自费市场,直至最近才关注到这一群体。同时,公司面临的挑战不只是司美格鲁肽在美国市场的困局,问题更是已蔓延至全球市场。

此前,司美格鲁肽全球热销导致供应短缺。202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其列入药物短缺名单。过往几年,可混合各种成分生产短缺药品的美国复合药房被允许生产司美格鲁肽复合药,也就是“山寨版”的司美格鲁肽。相比仿制药,这类复合药并没有经过一致性评价。因价格更低,复合药吸引了众多无力负担原研药的患者。其中,有药房的药品售价比原研药低约85%。

"减肥神药"跌落神坛?

3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上展出的司美格鲁肽产品。图/IC

今年2月,FDA宣布短缺问题解决,要求复合药房等5月22日前停售相关复合药。不过,这些药物的供应仍在持续。对此,诺和诺德表示,正在寻求诉讼等多重手段,保护患者免受假冒司美格鲁肽药物的危害。

“未来一段时间,司美格鲁肽的市场仍会面临这类复合药的挤压。”周淑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供应短缺期间,部分患者与复合药房“绑定”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供应方式。尽管有关部门要求这些药物在监管宽限期内退市,但要想全面清退,诺和诺德将面临漫长且艰难的摸底排查、上诉及诉讼流程。

除了“山寨版”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还面临最大竞争对手礼来公司的压力。 2021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获FDA批准减重适应证。去年6月,该药物在中国获批用于减重。礼来公司的双靶点“减肥神药”替尔泊肽紧随其后,2023年11月获FDA批准上市后,去年7月于中国获批减重适应证。

根据财报,2024年,诺和诺德总营收约42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注射降糖版和减重版、口服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共收入约292.96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超三分之二。当年,礼来总营收约450.43亿美元,其中,替尔泊肽销售收入达164.66亿美元。

今年5月,礼来公布了一项“头对头”研究SURMOUNT-5的结果。该研究对比了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相比,减重效果是司美格鲁肽的1.47倍。药物治疗第72周时,替尔泊肽实现平均减重比例达20.2%,而司美格鲁肽为13.7%。替尔泊肽组平均减重22.8kg,司美格鲁肽组平均减重15.0kg。

“头对头试验的结果,冲击了诺和诺德的核心市场。”周淑华认为,诺和诺德凭借先发优势,奠定司美格鲁肽的市场领先地位,但其产品迭代和布局滞后于礼来。同时,减肥药市场竞争激烈。司美格鲁肽作为单靶点药物,正面临多靶点药物的挑战,如何实现产品迭代,是诺和诺德要冲破的瓶颈。

今年6月,诺和诺德也公布了在研减重新药CagriSema的最新数据。CagriSema是一种双靶点联合注射剂。数据显示,无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中,CagriSema 帮助患者在68周后减掉约23%的体重,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高出约 20%,比单独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高出约7%。不过,这一数据并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

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5月签署的“最惠国价格”行政命令,也给诺和诺德带来不小压力。这一行政令要求制药商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提供的最低价格相匹配。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美国药品的定价权更多掌握在药企、保险公司或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等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药品价格机制复杂、不透明等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致函诺和诺德、礼来、强生等17家大型药企,要求其降低药品价格,并在9月29日前对特朗普制定的条款,做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其中包括向所有参加政府低收入人群医疗补助计划的患者,提供“最惠国价格”,并保证新药在美国的定价最实惠。

周淑华分析,诺和诺德的主力产品司美格鲁肽,在美国市场渗透率已低于预期,若再被率先纳入“最惠国价格”谈判,将形成双重打击。“此外,司美格鲁肽更大的市场在糖尿病领域,相比减重药物,糖尿病药物被纳入谈判的可能性更大,面临的冲击力度将更强。”

要应对一系列挑战,诺和诺德的管理层压力巨大。据诺和诺德官网信息,目前担任诺和诺德国际运营部执行副总裁的马齐亚尔·杜麦克将从8月7日起接任全球总裁兼CEO。同期生效的其他组织变更,还包括将公司的研究和早期开发部门、开发部门合并为新的研发部门,由新任首席科学官马丁·兰格负责,推荐新疗法创新,并与杜麦克合作推动公司内外管线的发展和创新。

多靶点减重药物陆续出现

近年来,许多新型减重药物陆续研发上市。数据显示,全球有百余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正在研发中。据《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此前全球范围内在使用的传统减重药物,仅有芬特明、安非他酮、奥利司他以及一些复方制剂。

“传统减重药物如奥利司他,减重效果有限且患者耐受性差,可能出现脂肪性腹泻等不适。”同济大学肥胖症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主任曲伸介绍,当前主流的减重药物是GLP-1类药物。GLP-1是人体内的一种肠促胰素,通过激活GLP-1受体,可以产生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效应。

记者梳理发现,国内获批上市的单靶点减重药物,以GLP-1受体激动剂为主,其中包括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礼来的小分子口服制剂Orforglipron目前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国内药企方面,如甘李药业正研发双周注射制剂博凡格鲁肽。

与此同时,诸多药企正在角逐双靶点减重药物。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有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此外,安进公司、恒瑞医药、博瑞医药等国内外药企也在研发此类药物。技术推进下,多靶点减重药物正陆续出现。目前,礼来的GLP-1/GIP/GCG三受体激动剂Retatrutide,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为周注射剂。“目前双靶点药物的获益优于单靶点,未来多靶点药物的研发或将成为趋势,使减重效果和获益增多。”曲伸说。

"减肥神药"跌落神坛?

替尔泊肽注射液 图/IC

“减重药物研发是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曲伸表示,一旦突破早期研发瓶颈,其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愈发有效。目前,已有药物减重效果超过20%。如今,研发也正向多元靶点组合、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用药成本、延长给药周期等方向推进。

“新一代药物不仅减重,还将延伸至其他疾病治疗。例如,替尔泊肽已在国内获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部分药物也被证实可以改善脂肪肝、骨关节炎。”曲伸表示,由于不少药物在减重的同时会减少肌肉含量,一些药企正针对特定靶点进行研发,以期减少脂肪的同时不损失肌肉,甚至增加肌肉含量。

此外,随着一些GLP-1类药物正步入专利保护末期,仿制药竞争也拉开序幕。2026年,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将在中国和印度到期。曲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药企在减重领域发展迅速。据统计,国内有近百家药企在研发减重药物,主要包括仿制药和创新药两类。仿制药虽没有太多创新,但能以价格优势惠及大众,在减重药未纳入医保的情况下,缓解患者自费负担。创新药则通过靶点设计和结构优化,实现不同的作用效果,但即便经过大浪淘沙,也还须临床与市场的双重检验。但与此同时,要看到众多药企纷纷入局,也会导致靶点研究同质化、过度“内卷”等问题。

“减重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未来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美元。每个产品都想分一杯羹,即便仅占1%份额也收益可观。”周淑华认为,单纯追求减重效果的竞争已接近尾声。与肿瘤药物不同,减重效果相差1%并无明显差距。产品能达到20%—30%的减重效果已是理想状态。接下来就是安全性、依从性、适应证拓展等多维度的竞争。

曲伸补充道,未来研发将更具针对性。靶点设计可能不只针对胃肠道和脂肪组织,还将延伸至激素平衡、中枢神经调控,以及老人、儿童、孕妇等不同人群。此外,目前所有的减重药物都面临反弹问题。如何通过逐渐用药、联合用药、长期适应等方式,让患者反弹得少一点、慢一点等,也是努力的方向。

这意味着,减重赛道,无疑将更加拥挤。即便处于第一竞争梯队的诺和诺德,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发于2025.8.11总第119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减肥神药”的新战事

作者:梁小燕

编辑:杜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