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太保寿险“老将”成二把手
曾被寄予厚望的“最强外脑”蔡强离任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保寿险”)第六任总经理人选落定。
7月25日,太保寿险公告显示,李劲松出任该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已获准,同时公司董事长潘艳红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李劲松于2002年就加入了太保体系,曾在多个岗位历练,是一名拥有22多年经验的“老将”。
总经理更迭,太保寿险“长航”转型计划仍在继续推进,但前行之路压力不小。
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核心偿付能力为108%,较2021年底已下降超过50%;此外,太保寿险总投资收益率0.47%、综合投资收益率1.69%,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一季末,太保寿险总资产约2.1万亿元。“老将”掌舵,万亿太保寿险能否行稳致远,守住市场前三?
22年“老将”担任总经理,
继续推进“长航”转型计划
太保寿险官网显示,李劲松1969年6月出生,现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长江养老董事。
2002年,李劲松就加入中国太保(601601.SH)大军。简历显示,李劲松曾先后担任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太保寿险总公司银行保险部总经理,太保寿险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太保集团公司市场副总监、战略客户部总经理等职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21金融圈”报道,李劲松担任太保寿险四川分公司负责人期间,在短短三年内,就将四川分公司个险业务排名从公司系统内26位迅速提升至前10位。
2020年12月,李劲松获批出任太保寿险副总经理,2022年年报中介绍,其主要负责团政、银保业务;2023年年报中介绍,其负责银行客户中心、团体客户中心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初,太保寿险开始推动实施“长航行动”,启动以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为方向的个险渠道改革,重塑营销团队;构建价值银保“芯”模式,打造新型银保合作关系。
有别于新旧的“新”字,中国太保寿险取“芯”字来冠名其银保发展战略。李劲松作为太保寿险分管银保业务的副总经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芯’银保是公司价值增长的核心动能,不再像过去一样片面地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更注重高质量的发展。”
而过去几年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增速显著。2021年至2023年,银保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74.57亿元、304.78亿元、38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5%、308.7%、12.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亲农有限公司总裁支培元认为,“李劲松在太保体系的长期任职为其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行业洞察力,这有助于他迅速适应新角色并推动公司战略的实施。他的领导风格可能更倾向于稳定和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业务连续性和团队稳定。”
当下,太保寿险“长航”转型计划仍在持续推进,中国太保年报显示,太保寿险转型成效逐步显现。而李劲松自2020年担任太保寿险副总经理,完整经历了“长航”转型计划的过程,并深度参与了构建价值银保“芯”模式,或许这也是其“转正”总经理的因素之一。
在“长航行动”指引下,太保寿险开始打造“三化五最”的代理人队伍。2020年末至2023年,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分别为74.9万人、52.5万人、27.9万人、21万人,四年间优化了53.9万人。
虽然人员规模持续缩减,但太保寿险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却在逐年增长,2021年-2023年分别为4638元、6844元、1.2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2.3%、47.6%及51.8%。
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执行院长王兆江认为,“人海战术在保险行业发展中只是一个阶段,并不会持续,这是市场对保险的认知提升、对经营效率的提升决定的,有规划的优化人员,能提升险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业绩拖“后腿”
2023年,作为中国太保的业绩基石之一,太保寿险转型之际业绩出现下滑。
中国太保年报披露,2023年,太保寿险贡献保险服务收入854.61亿元,同比下滑3.5%;归母净利同比下滑33.7%,降至195.32亿元。
图源:中国太保年报
太保寿险净利润下滑主要受投资端亏损影响。中国太保年报中披露,截至2023年末,太保寿险总投资收益367.0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6%;投资业绩-44.45亿元,同比下滑185.9%,2022年太保寿险投资业绩为51.76亿。
太保寿险2024年评级报告中则显示,2023年公司总投资收益为438.88亿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主要受金融工具准则切换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保险自媒体“13个精算师”统计报道,2024年第一季度76家寿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为0.54%,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99%。
而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总投资收益率0.47%、综合投资收益1.69%,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图源:太保寿险偿付能力报告
此外,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总投资收益246.27亿元,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考虑到A股市场的走势以及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外部环境,公司偿付能力口径投资收益率为0.28%,未来投资收益率水平需保持关注。
Wind数据显示,太保寿险目前持有54家上市公司股份,其中运达股份(300772.SZ)、洪城环境(600461.SH)、宁沪高速(600377.SH)表现良好,近两个月股价涨幅20%左右。
然而,太保寿险押注的多数股票,近两个月出现股价下跌,航天宏图(688066.SH)、双星新材(002585.SZ)、广大特材(688186.SH)、建设机械(600984.SH)等跌幅超过20%,其中航天宏图跌幅超30%。
图源:Wind数据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新进成为其航天宏图第九大股东及第十大股东。
据介绍,航天宏图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为政府、军队、企业提供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
2024年一季度,航天宏图营收2.21亿元,同比下滑19.49%;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滑69.22%。华泰证券指出,公司收入同比下滑,主因2023年新增订单下降,在星座建设、低空经济、数据要素驱动下,公司24年营收增速有望回正。
双星新材则是一家主要专注于高性能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仍在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比例较此前未发生变化。
双星新材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亏损1.65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75.9%至710.81%。双星新材表示,2024年,行业产能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孱弱,竞争不断加剧,产品价格较同比下滑严重,导致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投资股票情况差强人意之外,太保寿险近年来偿付能力也不断下降,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108%,较2021年的218%大幅下降。
对此,2023年12月,太保寿险发行了1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今年6月11日,太保寿险拟再次发行80亿元的2024年同级债券。太保寿险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发行人核心二级资本,以提高发行人偿付能力。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股东注资和永续债发行是短期解决方案,长期而言,公司应优化资本结构,确保资本充足性,以维持稳健经营和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同时,加强资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关键。”
3市场前三“地位”稳固吗?
在李劲松“接棒”之前,太保寿险的转型“舵手”是友邦保险出身的蔡强,其作为太保寿险总经理接受《中国保险家》采访时曾表示:“从任何产业的竞争来看,到最后都是效率的竞争。对保险业而言,效率竞争就体现在新业务价值上。”
然而,近三年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长承压。2021年及2022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分别为134.12亿元、92.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8%、31.4%。
到2023年,太保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109.62亿元,较2022年有所增长,但比之2021年仍是下降状态。
中国太保曾表示,面对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乏力的态势,其确立以代理人渠道为核心的多元渠道布局,把握银保客户发展机遇。
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表示,2023年下半年,寿险公司在集团的有力支持下实施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牵涉面最广的组织变革。
“长航行动”一期于去年6月收官后,太保寿险于7月宣布了二期工程启动,潘艳红表示,“二期核心主题词就是围绕内勤转型,以组织变革为先导,打造赋能型总部和经营型机构,改变内勤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持续释放公司的生产效率和效能。”
2024年一季度,太保寿险持续推进“长航”转型,业务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新业务价值提升较快。
2024年1-3月,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1059.5亿元,其中新保规模保费328.33亿元,同比增长0.4%;新业务价值达成51.91亿元,同比增长30.7%;保险服务收入208.59亿元,同比下降5.1%。
图源:太保寿险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高踞“寿险老三家”之位,但从2023年保费规模来看,太保寿险的"探花"地位有所“动摇”。
2023年,国寿寿险保费收入6152亿元;平安人寿保费收入4665亿元;太保寿险保费收入2331亿元,较泰康人寿保费高出300亿元左右。而华夏人寿重组后形成的瑞众人寿2023年保费2691亿元,同比增长6%,在市场排第三位。
不过,瑞众人寿并未披露净利润数据。根据2024年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国寿寿险分别以791.9亿元、195.3亿元、175.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前三。
你认为“老将”上任后,太保寿险能否保住寿险行业市场前三的位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