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全球化都放缓了,为什么出海还是必选项?

访客 2024-09-01 18:05:28 64684 抢沙发

从漫长的历史维度来看,全球化进程是否在持续增加?

全球化都放缓了,为什么出海还是必选项?

全球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由哪些国家主导的?

中国正在经历的科技战和贸易摩擦,是必然吗?过去发生过类似的事吗?

在全球化放缓的周期里,中国的机会是什么?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出海和全球化是可选项还是必选项?

我们从他们的讨论中选取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一、全球化的历史变迁

1. 回顾历史,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贸易,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这些都在大规模地提高全球化的水平。如果以50年、100年为尺度来看,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

2. 在过去300多年里,三次贸易全球化体系的构建,都是由海权国家以航运作为主要方式来推动的,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还是英国、美国。

3. 二战后的全球化主要由美国推动。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厉害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美国需要打通全球的市场和需求,来推动其技术和贸易发展。

4. 二战后至 2008 年间,全球贸易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海运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节点是船变得既大又好,既便宜又能装;另一个关键点是集装箱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航运的效率,也降低了港口的运营成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马克·莱文森的《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

5. 198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这20多年,是全球化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球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从大概1/3上升到了接近2/3。换言之,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快40%~50%。

6. “逆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放缓”,并非始于疫情,也不是从中 美贸易战开始的,而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已开始。从数据看,2008~2009年,国际贸易下降了8.48%。此后,全球贸易每年的增速已经慢于全球GDP每年的增速,全球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也一直未能回到2008年的高点。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实现“更好的全球化”了。

7. 为什么2008年之后,贸易全球化的速度变慢了?除了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下降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伴随着机器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规模性制造使得制造本身占商品总成本的比例开始下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通过海运把东西在全球搬来搬去,可能未必那么划算了。

8. 中国经济的发展受益于1980年代开始的、历史上增长最快的这一波全球化。我们成了世界工厂,也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消费国。这跟中国有劳动力红利,有制造能力,有较长的海岸线和繁忙的港口有关。硬币的另一面是,在上一波全球化中,规则由他人制定,而规则制定者往往拥有更多主导权,这使得我们在贸易战和科技战中难免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球化的当下与未来

1.从历史看未来,推动全球化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值得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在 “全球化” 还是 “逆全球化” 的十字路口,今日中 美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2. 当中国与美国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后,美国开始更多地采用竞争性和限制性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英国曾经对美国发起的 “棉花战争” 与今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 “芯片战争” 颇为相似。中 美贸易摩擦加剧后,双边贸易增速放缓。

3. 我们的竞争方式之一是依托中国的优势,推动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贸易体系。我们的优势包括全球 GDP 排名第二,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是全球*的制造业工厂,是全球货物贸易*大国,也是全球*的资源和能源使用国。

4. 以 “一带一路” 为典型代表,在全球化放缓的周期中,中国为部分重建、推动全球化贸易付出了诸多努力。

5. 从结果来看,中国外贸的结构(产品)和对象国(贸易伙伴)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而言,中国外贸从曾经的 “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转变为 “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这背后体现了中国产业链向中高附加值的转变。此外,自2020年东盟首次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大贸易伙伴以来,中国与东盟已经连续四年互为*大贸易伙伴。这意味着中国正在推动进行一些产业链的重新分工。

6. 与之前以海运为主导的贸易全球化不同,我们正在推动的全球贸易体系,是通过以铁路为主的陆路交通和海陆联运,与周边国家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和价值链条。在这个体系中,欧洲和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东欧和东南亚具备较强的制造能力,中东、中亚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这一大片地区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既有自然资源和能源,又有生产制造能力,同时还有消费市场的格局。

7. 如果这一次通过陆路交通为主串联起来的全球化体系,能够与之前以海运为主的全球化体系共存,并且都达到一定规模,那么许多国家将从中受益。因为在之前的全球化浪潮中,许多陆权国家受益程度较小,经济发展不如海权国家。

三、对创业公司来说,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1. 当下中国企业在探讨出海和全球化时,有的主动,有的被动。然而,从日本和德国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如今也走到了需要大规模增加海外投资的阶段。为全世界生产东西,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者。

2. 尽管世界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企业出海和全球化已成为必选项。创业者出海进行全球化,*选择在外交上与中国较为友好的国家与地区,以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在开放方面,中国出台了许多单向免签和 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将增进更多国家与地区对中国更实质性的体验和了解。

3. 今日我们熟知的美国消费品牌中,除了可口可乐这种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品牌外,许多品牌如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沃尔玛、耐克,都诞生于上世纪的50~70年代。因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和供给相互促进,消费市场和消费品牌相互推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二战后推动的全球化,也带动了美国企业的全球化。这些品牌从美国企业转变为全球企业,并成为所在行业的全球*名或第二名。

4. 如果前面我们讲到的中国推动的全球化能够取得长期进展,或许我们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即随着中国推动的全球化,中国的优秀企业有机会走向全球,成为优秀的国际性企业。类似的事情正在智能手机、新能源车、消费级无人机等许多行业发生。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468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