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天安财险遭重罚1475万元,时任总裁以患精神病为由求脱身

访客 2024-09-05 15:11:56 14050 抢沙发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中国保险家》杂志融媒体中心

天安财险遭重罚1475万元,时任总裁以患精神病为由求脱身

昔日“问题险企”进入破产倒计时。

近日,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天安财险官宣其保险业务由申能财险接手。根据惯例及相关规定,预计正式交割时间将在10月1日。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十天前,中国证监会对其下过“重锤”……

涉及三项违法事实

8月30日,天安财险和申能财险均在其官网上披露了一则重大公告,显示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申能财险将受让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

图源:申能财险/天安财险官网

也就是说,天安财险已进入破产倒计时,同时原客户保单将由申能财险全盘接手,保单的合法权益将不受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官宣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对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水股份”)开出了巨额罚单,多项违规直指天安财险。首先,2018年的2月、3月和8月期间,天安财险,作为西水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先后与华夏人寿及天安人寿签署了四项信托计划受益权转让和回购协议,涉及金额分别为169.8亿、57.3亿、40亿及59.9亿,总计达到了327亿元,这一数额占到了西水股份2017年审计后净资产的115.26%。然而,西水股份并未依照规定及时公布这些信托计划受益权回购协议的相关信息,而且这些重要事项也没有出现在公司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和《2018年年度报告》中。

其次,2018年、2019年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8年,天安财险将前述327亿元信托计划受益权分别转让给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同步签订327亿元信托计划受益权回购协议。天安财险依据信托计划受益权转让合同,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调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未对回购协议进行会计处理,少计“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规定,导致西水股份2018年、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分别少计负债341.68亿元和363.16亿元,分别占西水股份当期经审计总资产的29.73%和56.22%。

此外,西水股份在2019年财务报告中涉嫌虚增利润。具体来说,2019年,天安财险未对成都中德西拉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德阳中德阿维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两项股权减值损失进行会计处理,上述行为导致西水股份2019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4.59亿元,占西水股份2019年经审计利润总额的19.63%。

最后,未按规定及时披露重大事件。2020年6月8日、6月16日、6月23日、7月9日,天安财险持有的“新时代信托蓝海110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新时代信托蓝海130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新时代信托蓝海127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新时代信托蓝海129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陆续到期且未按期兑付,合计金额62.1亿元,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西水股份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上述重大事件。

图源: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

累计罚款1475万元

综合上述违规行为,证监会对西水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750万元罚款。令人注意的是,在这次违规事件中,天安财险的原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郭予丰、原总裁高焕利、原财务总监及副总裁张祥祯,以及原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马淑伟均牵涉其中,并负有直接责任。

因此,监管部门对郭予丰和高焕利各处以210万元的罚款,对张祥祯罚款120万元,对马淑伟罚款20万元。同时,郭予丰、高焕利还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加上对西水股份的董事及监事苏宏伟、杜业勤、田鑫分别罚款35万元、50万元、80万元,累计罚款高达1475万元。

事实上,除了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对郭予丰和高焕利作出的禁入处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更是祭出重拳,拟对郭予丰实施终身禁入保险业的严厉制裁。据西水股份6月24日发布的《关于董事长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拟对郭予丰处以警告、30万元罚款,并永久取消其在保险业的任职资格。这意味着郭予丰将成为保险业内又一名被永久封杀的高层人物。

令人震惊的是,在公布的多位高管对于处罚的听证申辩结果中,高焕利试图以“罹患精神病,缺乏相应辨认和控制行为能力”为由逃避处罚。对此证监会回应,“高焕利及其代理人提交的证据无法证明高焕利在案涉违法行为发生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图源:中国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

作为天安财险原总裁,高焕利竟然企图以精神疾病作为逃避法律责任的盾牌。这种伎俩通常只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出现,作为被告垂死挣扎的最后一搏。但当这一手段被一位面临行政处罚的企业高管使用时,显得既荒唐又不合时宜。这种做法不仅暴露了其对法律的无知,更是对监管机构和公众智商的轻蔑挑战。

天安“翻篇”

天安财险以高管集体受罚落下帷幕,似乎为其往日的辉煌画上了句号。

据公开资料,天安财险此前是国内第四家财险公司,曾拥有一万八千余名员工和近万人的营销员队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却沦落到资不抵债、被接管的境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天安财险的衰落与其激进的扩张策略密切相关。作为中小保险公司中的激进派,天安财险曾试图通过理财险这一“弯道超车”的策略,快速占领市场。理财险,即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以其投资理财和保险保障的双重功能,在当时的市场上颇受欢迎。天安财险便瞄准了这一机遇,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投入理财险的推广和销售中。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理财险市场迎来了“急刹车”。天安财险所倚重的理财险业务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兑付压力激增,天安财险陷入了严重的兑付危机。加之其他因素的叠加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最终导致了资不抵债、被接管的命运。

随后,申能财险将接管天安财险,成为其资产负债的承接方。据悉,今年5月份,申能财险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其经营班子人员、各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总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均参加了此次活动。

与天安财险不同的是,申能财险背后股东阵容强大,包括“申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新片区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国资企业。

图源:企查查

国资的介入看似终结了危机,却揭示了更深的问题:国有资本成了填补私营管理失误的无底洞,这是极大的讽刺。那些曾掌控大权的高管,将企业推向崩溃边缘,仅靠罚款和禁入市场的处罚显得杯水车薪,不足以弥补他们给公司和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投资者在这场风波中的利益受损,谁来为他们买单?

总而言之,尽管天安财险看似已经画上句号,但过去的教训绝不能轻易“翻篇”。未来,对于申能财险而言,前方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05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