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热点揭秘,最火景区风云变幻,新景象等你来探索!,结合了旅游热点、最火的景区以及变化等元素,旨在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激发他们对该景区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曾经最受欢迎的旅游景区现在经历了天气变化,天气模式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游客的旅行计划和活动,同时也可能对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景区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游客安全和保护景区环境。
旅游的玩法,已悄悄变了。
今年国庆假期,在香港上学的“00后”谭扬没选择去景区,而是直飞上海,在上海影视乐园的一个“庄园”里连续玩了4天。其间,她反复回到1945年8月14日,每天都以不同身份参与一次互动时长6小时的沉浸式演艺项目《新世界:破笼之宴》。她时而跟随警察署队长潜入日军医院,时而在情报局侦查凶杀案。面对抗日地下党的邀请,她需要做出选择;在目睹NPC(非玩家角色)慷慨赴义的剧情后,她也会泪洒当场。
在特定主题下换装、近距离观看表演、与NPC互动、通过不同选择触发新支线……这样的沉浸式文旅产品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新宠”。
一位游客(右)在上海影视乐园观看沉浸式演艺项目《新世界:破笼之宴》。图/受访者提供
“每一次故事结束,我都会产生很严重的戒断反应,不想离开这个剧场。”谭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一共玩了10次,不断复刷能让她再度体验某个最触动她的剧情,或重新观看某个NPC的表演。据了解,像她这样的核心玩家还有2000多人,甚至有玩家玩了56次。
近年来,全国各地景区密集布局沉浸式产品。如何让游客为“好玩”买单,已成为文旅行业的新战场。
“沉浸式”产品爆发
深夜,一辆名为“时光巴士”的列车沿着铁轨缓缓驶向远方,依次经过上海南京路街头的百货大厦、照相馆和商铺,预示着坐在列车上的玩家渐渐从1945年重返2025年。
“再见!”“保重!”……铁轨两侧,40多名NPC说着告别的话语,向玩家们挥手致谢,离别的氛围愈发浓重。有军官神情庄重地敬礼,有记者举起相机记录画面,也有情报人员奔跑着追车与玩家道别,叮嘱“下次发电报还是要好好练”。玩家们纷纷伸出头望向窗外,与NPC进行最后的互动。到尾声,如同传统戏剧谢幕,40名NPC拉手、列队,完成最后的集体鞠躬。
这是《新世界:破笼之宴》的谢幕画面。有玩家拍摄了视频并发布在社交媒体,让项目意外出圈。
上左图:上海影视乐园街景一角 图/视觉中国
上右图:《新世界:破笼之宴》表演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下图:《新世界:破笼之宴》表演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身为运营负责人,上影狸想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项目初版最早在2022年进入市场,历经多次改编,上座率渐渐从50%提升至90%,谢幕视频爆火之后,项目开始场场满座,持续至今。
故事发生在1945年8月14日的上海,在上半场,玩家会加入情报局、青帮和商会三大阵营之一,分别跟随队长进行侦查、闯关或拍卖等互动性游戏环节,也可参与抗日游行、加入地下党等支线。中场用餐期间,主线剧情会推动下半场开启,玩家和NPC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搜索日军罪证,冒着日军炸毁庄园的风险,将证据送上军事法庭。
上图:玩家拿到的《新世界:破笼之宴》拍摄场次牌 图/受访者提供、
下图:道具黑板上写明了《新世界:破笼之宴》某个游戏环节的计分规则。摄影/本刊记者 王诗涵
上海影视乐园从1992年开始建设,2000年起对外开放,迄今已拍摄近1500部影视作品。今年国庆期间,乐园累计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
从南至北,不乏沉浸式产品出圈的故事。国庆期间,位于山东沂蒙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行进式演艺节目《重走支前路》,展现了淮海战役沂蒙支援前线作战的情景。
上图: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沉浸式体验项目《重走支前路》中的一个环节 图/新华
下图:游客在红嫂家乡旅游区参与情景剧《跟着团长打县城》演出 图/视觉中国
在NPC的引领下,游客一路从古村行进至古县城,并在中途欣赏演出。游客会依次参与准备支援物资,躲避敌机轰炸和隐蔽防空,以及击败敌人的战斗。过程中,现场不时出现炸弹爆破、枪林弹雨等逼真效果,让游客不自觉地加速脚步、匍匐前进。项目推出以来,游客自发地记录与分享,使其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出圈。
今年国庆期间,该节目连续演出8天,每天演出2场。红嫂家乡旅游区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假期第4日为例,旅游区当天接待客人1.89万人次,同比增长32.4%。旅游区接待了来自10多个省份的游客,家人和亲朋集体出游成为主流,游客游览时间也从半日加长至1—2日。
沉浸式产品正在文旅行业爆发。对比传统戏剧,观众不只是坐在台下欣赏演出,还能与NPC紧密互动,成为故事的一分子;对比传统景区,游客不只是观赏景色、打卡拍照,而是深度沉浸到一个故事里,边玩边感受历史与文化。
“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民间探索,至少已有15年历史。开始出圈并形成市场规模地发展,已经超过5年。”CTDU中旅联董事长符奕斌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第一代产品将实景演艺从室内搬到室外,典型如《印象·刘三姐》;第二代产品让游客在行进过程中在不同场景观看表演,典型如《又见平遥》;第三代产品还能让游客在行进过程收获互动体验,与剧本发生关联,是当前市场的主流。
转型突破口
2022年6月中旬,调任上海影视乐园总经理的卢绪玲来到乐园。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乐园的拍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养活拍摄基地两三百名员工,她需要尽快找到突破口,文旅成为重要抓手。
早在2022年2月,乐园就选中了“欧式庭院”区域,计划筹备和打造原创内容。这里有一片坐落着洛可可女神像的大草坪,德、西、英风格的别墅与法式洋房,以及一幢仿造的马勒别墅。“这些空房子,需要被装入灵魂和内容。”卢绪玲说。
彼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爆款沉浸式产品,例如来自海外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另一款沉浸式互动游戏剧场《1941·新和医院》,互动时长分别为3小时、5小时,客单价均接近千元。以此为参照,乐园的策划团队在2022年推出了初版产品。
《新世界:破笼之宴》落地后,“欧式庭院”各大建筑的内景被充分利用。项目一次可容纳100—120名玩家,各楼房分别被情报局、青帮和商会三大阵营的玩家和NPC占据,楼内的不同房间被设置为丰富的任务点。
相似的变化,也发生在长沙市湘江江心的著名景区橘子洲。2023年5月,沉浸式剧场《恰同学少年》开始成为景区常驻演出项目,讲述了1913—1918年青年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求学时光。
中旅联旗下的沉浸式文旅品牌“幻里”参与了这一项目。符奕斌表示,以往游客需要长距离步行或预约小车才能前往橘子洲,且预约数量有限,交通并不便利,导致景区内餐饮等商业业态发展不佳,物业资产空置。
项目改造后带来的变化很明显。截至今年6月,该沉浸式剧场已累计演出超1200场,接待观众近12万人次,其中超80%的购票用户是“90后”“00后”。“越来越多的游客会专门为了看《恰同学少年》来橘子洲,这些新增流量将带来更多价值变现,促进二次消费。”符奕斌说。
近年来,国内文旅景区普遍面临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二次消费动力不足、运营成本高企等挑战。发展沉浸式内容,或能开辟出一条新的航道。
“不过,即便沉浸式产品场场爆满,但单一产品的运营体量并不大,只是微盈状态。关键在于如何遵循产业逻辑,发展IP,改变产品的价值结构。”卢绪玲表示,策略转型已使乐园的营收结构发生质变。2019年前,文旅、拍摄、置景业务各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截至去年,伴随沉浸式内容的发展,包括演艺、团建、研学、生活方式、节庆活动等板块在内,文旅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超50%。
上图: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图/IC
下图: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 图/IC
如何打造“爆款”
打造一个“爆款”并非易事,考验着运营团队制造体验、触动情感的能力。
2023年2月,有过都市型沉浸式项目经验的俞嵩受邀来主导《新世界:破笼之宴》的改编。
俞嵩发现,原版的内容结构不符合戏剧叙事规律,一些演艺安排缺乏大型事件,没有充分利用大面积场景,而是散落在不同空间,导致玩家认为内容深度不足。
俞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互动时长延至6小时。当时,3小时互动时长是行业对沉浸式产品的普遍认知,许多业内朋友都不看好,认为6小时太长,游客不愿买单,俞嵩也一度感到忐忑。“如今看来,这是改编成功的关键,不仅丰富了玩家的游玩体验,强化情绪共鸣,也提升了故事立意的深度。”
为玩家制造丰富的体验,考验运营团队对细节的把控。在环境方面,玩家谭扬表示,初次游玩时,除了复古的装修氛围和灯光让她“一秒入戏”,令她惊讶的是,现场还原了气味。“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侦查凶案现场时闻到的一股潮湿的霉味,太有代入感了。”
在环节方面,俞嵩介绍,以青帮阵营的上半场互动游戏为例,原版只简单设置了学技艺环节,改编之后,团队将其扩充为3个必学技艺、3个备选技艺,如品茶、识别药材、变魔术等,为玩家提供了多元选择。新版还新增了竞争机制,各阵营通过竞选成为领导者的玩家还将触发隐藏剧情。
能否触动玩家情感,则考验剧作的情节内容和NPC的表演能力。谭扬表示,上半场,跟随不同阵营队长探索时,玩家能感受到队长的关心,“演员的表演让我感觉自己真的生活在这个故事里,大家是一个大家庭,队长害怕任何一个人受伤”。然而,在下半场,玩家将见证这些重要的角色逐一经历不同的转折,按照命运走向不同结局。
据俞嵩解释,《新世界:破笼之宴》的40个NPC角色都有详细的人物小传。“这些角色不是凭空参与抗日的,都有具体生活背景的支撑,在父子、夫妻等情感主线下发生转折。一幕幕细节将玩家的心凝聚起来,不断推向情绪发酵点。”他说。
随着不断复刷,谭扬也发现剧情发展非常紧凑,每到关键节点,玩家总是不自觉地被推动到集体事件中,产生情绪起伏,却不觉得刻意。例如,在上半场忙着做任务的时候,所有玩家都被喊出来观看抗日游行,情绪被感染;中场用餐期间,当演员还在相互敬酒时,伤痕累累的地下党员被带上台,日军开始威胁玩家,玩家才突然意识到这是日军的“鸿门宴”。“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吓到,瞬间又入戏了,接着经历后面的一系列重头戏。”她说。
谭扬好奇每条支线的互动内容,也对故事和NPC产生了复杂的感情,欣赏、敬仰,交织着不甘、悲愤。沉浸其中的所有体验,吸引她成为一名“复刷玩家”,单日门票消费即达700—900元。
“复刷玩家是沉浸式产品的重要目标客群,只有强烈的情感冲击才能打动他们。”上海集合石万娱乐创始人兼CEO李永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的团队从2020年开始制作沉浸式文旅项目,如《梦回大唐》《长夜无昼》等。据他的经验,剧情需要让玩家与NPC之间产生朴素情感连接,例如家国君臣、家人亲情、爱情、宠物感情等,更重要的是引发玩家的“心理战”,让玩家因剧情和自己的内心做对抗,掀起情绪波澜。
此外,还可以提升剧情网络的复杂度,例如,在不同支线中设置AB结局,让玩家的选择主导结局,也会增强玩家的复刷意愿。
上图:上海影视乐园内的NPC与游客互动 图/受访者提供
下图:8月3日,上海影视乐园电影《南京照相馆》拍摄场地,一名游客全副武装沉浸式体验抗战场景。图/视觉中国
新的路径
近年来,国内的沉浸式产品从都市型发展至文旅型,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2016年,风靡纽约和伦敦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进入中国,推动了国内对沉浸式概念的探索。俞嵩曾在上海市区参与过《不眠之夜》《金钱世界》等海外引进都市型沉浸式产品的运营。接手文旅型项目后,他需要全新的经验。
发展中国原创IP需要耐心地孵化与培育,无法照搬海外项目的经验。一方面,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延展,售前内容、玩家服务、现场管理等流程更加复杂。导演需要负责创意总控、游戏机制和内容控制、动线设计,编剧和舞美设计师也非常重要。驻场导演要在监控里同时把握10条线的表演情况,俞嵩也会不定期测试每条线的表演是否稳定。文旅型沉浸式产品的角色数量更多,且需要在性格、设定方面有更深度的刻画。
这需要专业的主创团队与运营方相互碰撞、不断打磨内容,行业各方都处于探索阶段。俞嵩表示,《新世界:破笼之宴》的主创团队是一群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年轻人,以往有制作小型密室项目的经验,此次合作是一个全新挑战。俞嵩说服了主创团队采纳改编6小时的想法,团队对于结尾谢幕方式的创新,也让运营方眼前一亮。
在李永顺看来,2021—2024年是国内商业型、文旅型沉浸式产品迅速向上发展的阶段。从2022年开始,沉浸式产品开始向文旅场景跨越。“最初,文旅行业对沉浸式业态缺乏认知,认为沉浸式就是剧本杀。”他说。
随着万岁山武侠城等街区型沉浸式体验的成功,产品开始逐渐获得大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围绕沉浸式概念,景区业态可分为云游和精品游两类。李永顺表示,想和5A级景区争夺客源,关键之一是看沉浸式体验能否打造出吸睛的内容,在社交媒体渠道引发热点。
但据他观察,有70%—80%的项目经历了失败。原因在于,一方面,项目过度依赖营销,内容相对空洞,经不起市场检验;另一方面,景区运营服务质量不足,餐饮、服务配套落后,也会导致一批精准客群的流失。
据幻境国际沉浸产业平台统计,2023年是中国沉浸式产业发展的转折年。截至2023年底,中国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超过3.2万个,相比2019年底增长了81.5%。在全球26个沉浸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中,中国在项目数量、消费市场规模、投资规模和总产值方面均居全球首位。
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的沉浸式消费最稳健,洛阳、南京的政府投资拉动明显,重庆、敦煌、郑州等则凭借明星项目表现突出。
当前,沉浸式的玩法还在不断上新。李永顺介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其操盘的项目把互动方式从“一对多”改编为“一对一”和“多对一”,让玩家成为主角,参与感更强。
符奕斌表示,市场已开始筹备第四代产品。结合AI技术,当玩家来到特定场景,导演、编剧和化妆师可以围绕玩家定制内容,提供完全以玩家为中心的个性化体验。
(文中谭扬为化名)
发于2025.10.20总第120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旅游变天:从好看到好玩
记者:王诗涵
编辑:闵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