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滴滴二季度全球订单44.64亿单同比增长15.2%国际业务成新增长引擎

访客 2025-08-30 10:02:45 13716
滴滴在二季度全球订单量达到44.64亿单,同比增长15.2%,其中国际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一成绩反映了滴滴在国际市场中的强劲增长态势,也表明其在国内市场的持续领先地位,通过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滴滴吸引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国际业务的拓展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约车市场风起云涌,滴滴正通过多元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8月28日,滴滴在官网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进入千亿交易规模后,公司仍保持了双位数的高增长。二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额(GTV)达到1096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其中,中国出行GTV达到825亿元,同比增长12.2%,国际业务GTV达到271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27.7%。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国内外订单量均创历史新高。自2023年以来,滴滴订单量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着同比双位数的稳定增长。

滴滴创始人、CEO程维表示,二季度公司核心业务持续增长,产品服务及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滴滴始终将用户体验和司机生态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未来滴滴将坚持在服务和效率上的进步,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司机保障的同时,积极推动AI应用和自动驾驶发展,为用户、司机及合作伙伴创造长期价值。

随着全球出行市场的持续复苏和滴滴多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这家出行科技公司正展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未来发展潜力。

滴滴二季度全球订单44.64亿单同比增长15.2%国际业务成新增长引擎

国际、国内业务量均创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滴滴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这也展现出其强劲而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季度,滴滴全球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5.2%至44.64亿单。中国出行分部日均订单量达3710万单,国际业务日均订单量达1196万单,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滴滴的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二季度滴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亿元,公司现金流保持充裕,截至期末现金及短期投资达626亿元。

今年以来,滴滴的国际化业务进展引发关注。滴滴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持续聚焦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核心市场。2025年,滴滴计划在国际业务中平衡“投资驱动”与“运营提效”,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自2018年出海以来,滴滴业务已覆盖14个国家,在拉美市场尤其成功。据滴滴透露,巴西市场,滴滴外卖平台99平台用户突破5500万,外卖业务上线45天即完成100万单,现已拓展至圣保罗市。目前99外卖已吸引2万家餐厅入驻,超5万名骑手加盟,充分利用其70万摩托车骑手的运力网络,实现出行与送餐业务的高效协同。按照规划,2026年年中,99外卖服务将覆盖巴西100个城市。

墨西哥市场,滴滴成功从出行拓展至金融和外卖领域,服务70多个城市、超3000万用户,超级应用生态初步形成。

不过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滴滴国际业务的亏损也同比扩大,财报显示,其国际业务板块经调整息税及摊销前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亏损额同比增加2亿元,主要原因是激励支出增加。

销售及市场费用增长14.7%如何破局网约车市场竞争?

今年以来,网约车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不过行业竞争也走向新的阶段。近日,滴滴、T3、曹操等多家网约车平台相继宣布下调抽成比例,纷纷将每笔订单抽成上限调低至27%左右。其中滴滴出行表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业内认为,这一调整,是对广大司机收入关切的务实回应,也体现出平台在政策指引与市场反馈中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财报提到,滴滴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及市场费用达3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8亿元增长14.7%。滴滴解释,增长主要因营销费用及消费者激励支出增加。

不过,滴滴的这部分支出也带来了国内市场利润的进一步提高,财报显示,滴滴中国出行分部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上年同期增加13亿元,滴滴表示,增长主要由平台营收提升推动,同时部分增长被该分部业务扩张过程中消费者激励支出的增加所抵消。

而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滴滴正在构建更加立体的生态布局。今年8月,公司升级会员体系,与希尔顿、亚朵、华住会等酒店集团以及海底捞实现会员权益互通,从“出行”服务向“吃、住、行”全方位生活服务延伸。这种生态化拓展不仅提升了用户黏性,也为平台打开了新的价值空间。

此外,滴滴也通过技术等方面布局提高自身竞争力,财报披露,滴滴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亿元增长8.8%,增长主要因人员相关费用增加(如研发人员薪酬、福利等)。

业内认为,滴滴通过多元化生态布局和国际市场深耕,已形成双增长引擎,未来在保持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拓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