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张家界,山头外籍潮’,学外语成景区工作人员必备技能!
张家界景区众多山头被外国游客占据,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学习外语已成为景区工作人员的必修课,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外语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帮助,这一趋势也反映了张家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每周四晚,当峰林隐入夜幕,万物归于沉寂,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张管局”)机关片区便会传来朗朗读书声,英语和韩语交错进行,标志着“金鞭溪夜校”正在进行时。
自7月10日“金鞭溪夜校”开班仪式暨首次课堂举办以来,全局27家单位、9家涉旅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辖区特色开展“夜校”办学,一场全员外语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悄然拉开序幕。
伴随着景区入境热不断攀升,张家界的山头“长满外国人”,提升景区员工外语能力、建设国际语言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张管局党委将市场需求精准嵌入“金鞭溪夜校”党建品牌创建,实行学期制办学,本学期时间为7-9月,全面围绕“外语服务能力提升”打造“技能讲堂”。7月10日举办“夜校”开班仪式暨首次课堂,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年轻干部和涉旅企业管理人员参加,自此参加“金鞭溪夜校”学习成为景区每个员工的必修课。
张管局人力资源部对全园外语专业人才摸底,建立人才库,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方式对景区高频服务场景和企业实用外语调研,联合吉首大学汇编制作《张家界核心景区“英语100句”、韩语“50句”速成学习手册》《张家界核心景区入境游客接待英语词汇》,各单位、企业再根据工作需要优化学习教材,课程设置凸显行业特点。张家界国有林场结合生态资源保护、防火禁烟宣传组织学员开展学习;百龙天梯除了英、韩语常规语言外还组织开展手语学习,充分延伸“夜校”学习课堂;十里画廊观光电车制作中、韩、英服务用语手册,开展“三语传音”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灵活切换语言,展示服务风采。
综合执法大队、十里画廊观光电车利用晨练和晨会时间开展学习,局机关充分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开展学习,将每周三中午和周四夜间固定作为“英语角”和“夜校”学习时间,让学习任务成为日常习惯。各景区一线单位、企业分别根据工作安排,利用有效时间开展学习,将学习融入日常工作,采取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干中学,在学中练。
张家界国有林场在6个护林点开展“英语角”活动;吴家峪门票站将学习场地安排在票房里、大厅处、广场上,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开展有效学习;金鞭溪景区管委会采取“送学”模式,将“夜校”办在各值班站点和岗位上,确保学习全覆盖。
暑期旅游旺季在索溪峪景区水绕四门景点,54岁的老职工符佑明在景区导览图前用外语向外国游客指引线路,提供导览服务,“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能和外国友人对话。”他说。
随着“夜校”办学的扎实推进,各单位、企业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据了解,杨家界门票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能通过外语沟通引导外国游客出示护照、使用线上支付功能,站长杜伟介绍:“我们的员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5个门票站,员工在脱离翻译设备的情况下已经能自如地进行外语对话。在景区各个游客聚集地、热门景点只要外国游客有需要便能及时得到工作人员的答复和帮助,外国游客在各个企业均能顺畅承载交通工具并感受到员工的热情服务,通过全景区外语服务能力的加持,景区服务“软实力”得以提升,“国际张”的美誉由此具象化。
截止目前,各单位、企业共举办“夜校”学习课堂248期,参学人数6650人次。
“我们要巧借‘境外热’的东风,深挖旅游服务潜力,变挑战为机遇,化‘流量’为‘留量’,打造首个全员会外语的景区,将‘国际张’的名片展示给全世界”,谈到今后的发展愿景,张管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张冲表示。
通讯员张娜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